正文 風濕疼痛(1 / 3)

風濕酒

【適用人群】半身不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主要功能】祛風除濕,消炎解毒,溫經止痛。

【配方組成】金銀花2克,烏梅、牛膝、生川烏、生草烏、大青葉各3克,白酒150毫升。

【製作方法】將前5味中藥粉碎成粗末,金銀花剪碎,置於容器中,加入白酒浸泡5~7天,經常攪拌,濾出酒液,靜置澄清,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用5~10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國當代中醫名人誌》。

風濕酒方

【適用人群】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

【主要功能】散風通絡,舒筋活血。

【配方組成】烏梅、紅花、製草烏、製川烏各1.8克,甘草、金銀花各3克,大活血6克,白酒100毫升。

【製作方法】將諸中藥搗成粗末,用白酒潤濕浸透,裝入滲漉器中,以每分鍾50毫升的速度進行滲漉操作,5~7天後收集滲漉液,調整酒精含量,低溫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服2~3次,每次5~10毫升,7天為一療程。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藥製劑彙編》。

風濕藥酒

【適用人群】風寒濕痹、腰腿疼痛、麻木不仁、行步艱難、經久不愈者。

【主要功能】舒筋活血,祛風散寒。

【配方組成】甘草、木香各0.9克,川芎、陳皮、檀香、佛手各l.2克,當歸、木瓜、牛膝、桂枝、麻黃、川烏(製)、秦艽、續斷、絡石藤、千年健、鑽地風、透骨草、製草烏、鹽製杜仲、製巴戟天各1.8克,紅曲3.2克,白糖80克,白酒300毫升。

【製作方法】將諸中藥粉碎成粗末,置於提取釜中,加白酒150毫升,攪拌加熱浸泡7~10天,分出藥酒,用另150毫升白酒第2次提取。混合兩次藥酒,調酒精含量,過濾即成。

【用法用量】空腹溫飲。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用10~15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中藥成藥學》。

風濕關節炎酒

【適用人群】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肩背沉酸、四肢麻木患者。

【主要功能】祛風,散寒,利濕,活血通絡。

【配方組成】木瓜、威靈仙各1.2克,牛膝、草烏(甘草、銀花水製)、桂枝、鬆節、羌活各1.8克,防風、人參、甘草、雞血藤各2.4克,草薢、川芎、當歸、蒼術、白芍、佛手、烏梢蛇(酒製)各3克,獨活、紅曲、穿山龍、老鶴草、五加皮各4.8克,紅糖60克,白蜜100克,白酒450毫升。

【製作方法】將諸味中藥粉碎成粗末,置於提取釜中,加白酒攪拌加熱分兩次提取,第1次浸泡7~10天,第2次浸泡5~7天,混合兩次的酒液,調整酒精含量,澄清低溫過濾。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用10~15毫升。

【貯 藏】密封,置陰涼處。

【附 注】資料來源於《北京市中成藥規範》。

風痛藥酒

【適用人群】風寒濕痹、四肢麻木、筋骨酸痛、腰膝乏力、老傷複發患者。

【主要功能】祛風通絡、散寒止痛。

【配方組成】川芎、當歸、梔子各1克,防己、羌活、獨活、小茴香、五加皮各1.2克,白芷、桂枝、青蒿子、威靈仙各1.6克,麻黃3.2克,丁公藤19.2克,50度白酒250毫升。

【製作方法】將諸味中藥粉碎成粗末,用少量白酒將中藥潤濕、浸透,裝入滲漉器中,以每分鍾120毫升的速度進行滲漉操作,5~7天後收集滲漉液,低溫過濾,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