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活法22(2 / 2)

身邊如果存在處處比自己強的人,應該先擺正心態,然後通過不斷給自己充電來提高。能力達到一定程度之後,還要學會表現自己。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保守預估在60分,而另一個人估計自己的能力為100分,即使最後兩人同樣做到了80分的水準,老板明顯會喜歡後者。因此,同樣做了一件事情,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也會造成不一樣的結果。

白泰官妒火燒死親生骨肉

說起武俠小說裏的俠客,我們的腦海裏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麵——他一定是武功蓋世的英雄,他一定有寬廣的胸懷和大男人的氣魄。他遊走於四海,結交江湖好漢;他大人大量,遇事從不斤斤計較。他一定不是心胸狹隘、喜歡嫉妒別人的“小心眼兒”,因為這樣的人是成不了俠客、成不了英雄的。然而,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曆史上倒是有這麼一位“好嫉妒、小心眼兒”的英雄豪傑,他就是白泰官。

白泰官,清代乾隆年間常州白家橋人,祖上白家是常州府的望族大家。此人自幼輟學習武,練得一身好功夫,愛打抱不平,為人伸張正義,博得鄉裏邑人的一致好評,逐漸聲名遠播,江湖皆曉,被譽為清代乾隆年間的“江南八俠”之一。

白泰官是一個俠客類的人物,智慧超群,又身手敏捷,在江湖上經常做一些救苦救難的善事,所以廣受人們歡迎,有關他的故事在民間更是廣為流傳。就是這樣一位英雄,也難逃嫉妒的怪圈。

白泰官是一個生性喜愛遊蕩的人,這可能也是所有俠客的共同特點吧。有一年,他和村裏一位姑娘成親後,感覺在家中待得厭煩,於是,就告別了妻子雲遊四海去了。一路上,白泰官走師訪友,結交各路好漢,同時也到處行俠仗義。所到之處,都給當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與別人切磋武藝,幾乎是戰無不勝;他為民除害,對付流氓惡棍更是輕而易舉。所以,他被人稱為“江南第一高手”。看到自己的功夫如此了得,白泰官也逐漸驕傲自滿起來。

一晃八年過去了,白泰官差不多走了大半個中國,不覺中也產生了思鄉之情。於是,他踏上了回鄉的路程。這一天,白泰官終於到達了故鄉的村子,在村外空場上,看見有個八九歲的小男孩在練武。一招一式,身手非凡。白泰官看得出神,料定這個男孩是一棵練武的好苗子,日後必成大器。過了半晌,白泰官才想起離開。突然,他心中冒出了一個這樣的想法:這個小孩長大後,其武藝肯定在我之上。到那時,別說是江南第一高手了,就算在本村,都有人能打敗我,那我在江湖上的名聲豈不是一落千丈?白泰官妒火心中燒,在他心裏,不能容忍有別人在武藝上超過自己,自己才是武林第一高手。所以,一個惡毒的念頭油然而生,白泰官要“鏟除”這個男孩。所以,他就尋釁和小男孩比武,在打鬥過程中下了毒手,將小男孩置於死地。

然而,白泰官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小男孩斷氣前仰起頭,兩眼盯著他咬牙切齒地說:“我父親白泰官回來一定會給我報仇的。”這句話像一聲霹靂,把白泰官嚇傻了,他趕忙回家向妻子問個究竟。原來,在白泰官出走的那一年,妻子已經有孕在身,隻是白泰官不知道而已。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的孩子已經八九歲了,白泰官根本認不出來,所以就發生了慘劇。此時,白泰官肝膽俱裂,失聲痛哭,他沒有想到,“妒火”燒死了自己的親生骨肉。

可惜啊,一代豪俠卻也有如此氣量狹小的時候,本來是一生光明磊落,可偏偏這件事成為白泰官生命中不可抹去的一個汙點。原來,嫉妒有時候是如此可怕的,它可以讓一個原本善良正直的人在瞬間產生極端的不理智想法,做出瘋狂的舉動,但瘋狂過後,就要承擔嚴重的後果。那麼,如果是一個一向都很偏執的人,還不注意克製自己的嫉妒心理,就會經常做出出格的事情,其後果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