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害人開始,以害己結束
戰國時,張儀和陳軫都投奔到秦惠王門下,受到重用。可不久張儀便產生了嫉妒心,因為他覺得陳軫有才幹,比自己強很多,擔心時間一長,秦惠王會冷落自己,偏喜陳軫。於是他就找機會在秦王麵前說陳軫的壞話,屢進讒言。
一天,張儀對秦惠王說:“大王時常讓陳軫來往於秦國和楚國之間,可現在楚國對秦國的態度並不比從前友好,反而對陳軫特別好。可見,陳軫在全心全意為自己謀利,並不是誠心誠意為我們秦國做事。他還把秦國的機密泄露給楚國,作為您的臣子,怎麼可以這麼做呢?我不願意同這樣的人一起共事。況且,最近我又聽說他打算離開秦國到楚國去,要是這樣,大王倒不如殺掉他。”
聽了張儀這番挑撥,秦王自然很惱怒,馬上傳令陳軫進見。一見麵,秦王就對陳軫說:“聽說你想離開我,準備上哪兒去呢?告訴我,我好為你準備車輛呀!”
陳軫一聽,摸不著頭腦,隻是兩眼直盯著秦王。很快他便明白過來,這裏麵一定有原因,於是鎮定地回答:“我準備到楚國去。”
秦王心想,果然如此,就對張儀的話更加相信了,他緩緩地說:“那張儀的話並不是虛構了。”陳軫心裏完全清楚了,原來是張儀在搗鬼!他沒有馬上正麵回答秦王的話,而是定了定神,不慌不忙地解釋說:“這事不僅是張儀知道,連過路的人都知道。從前,殷高宗的兒子孝己非常孝敬自己的繼母,故而天下人都希望孝己能做自己的兒子;吳國的大夫伍子胥對吳王忠心耿耿,以至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做自己的臣子。所以說,出賣奴仆和小妾,如果左右鄰居爭著買,這就說明他們是忠實的奴仆、賢良的小妾,因為鄰居非常了解他們才爭相去買;一個女子,因為同鄉的小夥子爭著要娶她為妻,這就說明她是個好女子,因為同鄉的人比較了解她。反過來,如果我忠於大王您,楚王又怎麼會要我做他的臣子呢?我忠心一片,卻被懷疑,我不去楚國又能到哪兒呢?”
秦王聽了,覺得有理,點頭稱是,不僅不再懷疑陳軫,而且更加重用他,給了他更加豐厚的待遇,相反,對張儀卻冷淡了許多。
嫉妒是一把雙刃劍,害己又害人。從自身來講,嫉妒使人把精力用在阻礙和限製別人身上,而不是潛心於自我的開發,以至於會造成自己的“荒廢”,使自己的才能或潛在才能遭受埋沒。就他人而言,嫉妒者的流言、惡語、陷害、阻撓、拆台、造謠等,往往對被嫉妒者造成惡劣的後果。在中國古代,龐涓嫉妒孫臏、李斯嫉妒韓非子、潘仁美嫉妒楊令公等,都是以害人開始,以害己結束的。
愛嫉妒的人不但會詆毀別人的成績,還常常怨恨自己的無能,心中充滿唯恐被別人超越的苦惱,身心備受煎熬。真正成功的人,既不會嫉妒他人的機遇,也不會嫉妒他人的才華,就像鄭板橋讚袁枚那樣:“室藏美婦鄰誇豔,君有奇才我不貪。”“我不貪”就是“我不嫉妒”的意思,這就是鄭板橋後來超過袁枚,走向成功的經驗之談。這種豁達大度的氣量,是一個成功者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顆平靜和睦的心。俗話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別人有所成就,我們應該平靜地看待,並且“師夷長技以自強”。這樣,才能加速自己的成功,獲得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