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活法13(1 / 2)

急功近利不可取

《論語》中說:“欲速,則不達。”旨在告誡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不要盲目自信,要穩住陣腳。雖然這句話流傳了幾千年,但是由於急功近利遭受失敗的事例在曆史中卻不少見,下麵我們來看其中的一則:

公元1409年6月,明成祖朱棣命丘福為征虜大將軍,率精銳騎兵10萬,討伐謀叛的韃靼主本雅失裏。

大軍出發前,明成祖朱棣考慮到丘福平素愛輕敵,特意告誡說,出兵要謹慎,到達韃靼控製的地區即使看不到敵人,也應該做好時時臨敵的準備。他還進一步指出,不要喪失戰機,但更不要輕舉妄動,千萬別被敵人的假象所欺騙。等到丘福率師北進後,朱棣又連下詔令,反複叫丘福謹慎出戰,不能輕信那些關於敵軍容易打敗的言論。

8月,丘福的軍隊來到了韃靼地區。他自己親率1 000多騎兵先行,當行進到臚朐河一帶時,與韃靼軍的散兵遊勇遭遇。丘福揮師迎戰,將他們打敗,接著乘勝渡河,又俘虜了一名韃靼的官員。丘福向他詢問韃靼主本雅失裏的去向,因為這個官員是韃靼人派出偵察明軍情況的奸細,便編造說,本雅失裏聞大軍南來,便惶恐北逃,離這裏不過30裏地。丘福聽了便信以為真,就決定率先頭部隊去攻殺。各路將領都不同意丘福的這一決定,建議等部隊到齊了把敵情偵察清楚再出兵。但是,丘福卻堅持己見,對各路將領的意見拒不采納。他率部直襲敵營,連戰兩日,韃靼軍每戰總是假裝敗走,這就更加助長了他的輕敵思想。丘福一心想要生擒本雅失裏,於是孤軍猛追。這時,他的部將紛紛勸丘福不可輕敵冒進,並提出或戰或守的具體措施。但是,丘福根本聽不進去,一意孤行,並下令說:“不從命者斬!”隨即率軍攻在最前麵,諸將不得不跟著前進。不久,丘福便中了埋伏。韃靼大軍突然殺過來,將丘福所率領的先頭部隊重重包圍。丘福等軍士拚命抵抗,但無濟於事,最後在突圍時全部戰死。丘福死後,明朝後續部隊不戰而還。

如果用現在的話來說,丘福也是換上了焦慮症,他急於進攻,到頭來卻失敗了。在兵家看來,孤軍深入是最大的忌諱,而對於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來說,想不觸犯這種忌諱都是困難的。在現代社會裏,急功近利的同樣大有人在,他們在工作、生活以及各個領域裏都表現出了一種不可抗拒的急躁心態。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急於出大成果、急於出大名、急於撈大錢、急於傍大款、急於當大官、急於炒房、急於投資……諸多急功近利之下,優雅、含蓄、謙讓,正離我們漸行漸遠。

有一位大學教授,曾經對自己的學生說:“靜下心來,學會寫一篇500字的文章,你就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500字,聽起來是多麼的簡單,但是,500字的新聞稿,500字的影視書評,500字的演講詞,500字的日記,很多人寫出來的簡直不成樣子,或者錯字連篇,或者詞不達意,或者邏輯混亂,或者題文不符。是他們真的寫不好嗎?當然不是,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寫一段500字的短文可以說是輕而易舉,任憑哪一個大學生,不管文筆是否流暢、經驗閱曆是否豐富,都會寫好一篇500字的內心感受或個人思想,但是如果以一種應付的心理急於了事,那別說是500字了,就是50字也寫不好的。更有一部分大學生,居然一個字不肯寫,他們在急切地上網聊天、玩網遊、發帖子,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寫500個字。

急功近利的人從來都是附庸潮流,卻不知道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思考一下到底應該做什麼,該怎樣做。其實,耐著性子寫下500個字隻是一種考驗人品格的工具。認真寫好500個字的人往往內心是平靜的,而平靜是冷靜的前奏曲,隻有冷靜下來才能夠做出合理、正確的決斷。隻是人們都習慣於急於求成,忘記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古訓。或者,急於做一些別人都在做的事情,卻在急急忙忙中失去了自我。

忍躁不亂行大事

《鬱離子》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晉鄭之間的地方,有一個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搗碎;下圍棋輸了就把棋子咬碎。人們勸告他說:“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過錯,你為什麼不認真地想一想,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他聽不進去,最後因脾氣急躁得病而亡。

遇事急躁、氣浮心盛的例子還不止這一個。不少人辦事都想一蹴而就,應該知道,做什麼事都是有一定規律、有一定步驟的,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