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蒂爾德的悲劇
什麼是浮躁?字典裏的解釋為:“急躁,不沉穩”。說得具體一些,是指性情輕浮,做事無恒心,見異思遷,不安分守己,總想投機取巧,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的心態。浮躁的人往往急功近利,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更顯示出一種焦慮不安的心情,當目的不能實現時就會怨天尤人或者亂發脾氣。其實,浮躁是一種病態的心理表現。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小說《項鏈》中所描述的主人公瑪蒂爾德就是一個典型的“浮躁症”患者。
瑪蒂爾德本是一個不安分的女人,她貪圖富貴,愛慕虛榮,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拜金女”。她本希望自己能夠嫁入豪門,一輩子享受榮華富貴,隻可惜沒有受到命運的垂青,無法使得一個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無奈之中,她隻能和教育部的一個小科員結了婚,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雖然結了婚,可瑪蒂爾德仍然沒有改掉浮躁的毛病。她一直覺得自己本是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華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於自己房屋的寒傖,牆壁的粗糙,家具的陳舊,衣料的庸俗,瑪蒂爾德非常難過。這一切,在另一個和她同等的女人心上,也許是不會注意的,然而她卻因此傷心,又因此懊惱。瑪蒂爾德夢想著那些靜悄悄的接待室,蒙著東方的帷幕,點著青銅的高腳燈檠,有兩個身穿短褲子的高個兒侍應生聽候指使,而熱烘烘的空氣暖爐使得兩個侍應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她夢想著那些披著古代壁衣的大客廳,那些擺著無從估價的瓷瓶的精美家具。她還夢想著那些精致而且芬芳的小客廳,自己到了午後五點鍾光景,就可以和親切的男朋友在那兒閑談,和那些被所有女人羨慕並且渴望一顧的知名男子在那兒閑談。
在吃飯的時候,她又夢想那些豐盛精美的筵席了,夢想那些光輝燦爛的銀器皿,夢想那些滿繡著仙境般的園林和其間的古裝仕女以及古怪飛禽的壁衣,夢想那些用名貴的盤子盛著的佳肴美味,夢想那些在吃著一份肉色粉紅的鱸魚或者一份鬆雞翅膀的時候帶著笑容去細聽的情話了。
然而,在現實中,瑪蒂爾德卻沒有豪華的房子、沒有華麗的服裝、沒有名貴的珠寶首飾,她什麼都沒有,可是卻偏偏隻歡喜這一套,覺得自己就是為了這一套而生的。她早就指望自己能夠取悅於人,能夠被人羨慕,能夠有誘惑力而且被人追求。遺憾的是,所有的“這一套”都隻是存在於瑪蒂爾德的夢想裏。美妙的夢想和殘酷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瑪蒂爾德更加浮躁,更加耐不住寂寞。
在參加一次盛大的宴會時,由於沒有體麵的衣服和首飾,瑪蒂爾德居然傷心流淚,可見她的虛榮和浮躁已經達到何種程度了。萬般無奈之下,她隻能向一個有錢的朋友借了一條名貴的項鏈去參加宴會,卻在回來的途中不小心把項鏈弄丟了。為了償還項鏈而四處借債,又為了還債,整整花了十年的時間辛辛苦苦地勞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最終由於心力交瘁而蒼老得不成樣子了。最後,當她得知十年前丟掉的是一條不值錢的假鑽石項鏈時,故事就結束了。盡管作者沒有繼續寫下去,但所有讀者都會猜想到瑪蒂爾德那種崩潰的感覺和發瘋的樣子。
莫泊桑之所以刻畫了瑪蒂爾德這個人物,是在演繹一種由浮躁到真實的人生曆程,帶有很普遍的認識規律和教育意義。
人生因追求而美麗,社會因追求而進步。但從瑪蒂爾德的夢想來看,具有很明顯的局限性——局限於物質的享受上,物質的享受是一種永無止境的欲望。也正因為如此,她才失去了人生的樂趣,整天被困於抱怨和無休止的夢想中,而其實現夢想的途徑更顯幼稚,企圖憑借美貌、姿色、迷人的豐韻讓人豔羨,讓人追求,從而步入上流社會。值得慶幸的是,瑪蒂爾德還僅僅停留在一種獲得他人豔羨的層麵,在舞會上她陶醉於勝利的喜悅中,並沒有做出其他出格的行為。但是,不難想象,假如這一欲望過度膨脹,難免會使她走入墮落的深淵。那時她將因此而失去做人的尊嚴。而且,隨著春色的凋零,紅顏的衰退,世界又將多出一位深宮怨婦、遲暮美人了。
所以說,姿色是靠不住的資本。這無疑讓我們想到年輕人普遍存在的人生浮躁。我們之所以稱其浮躁,恰在於其人生閱曆的淺薄、生活認識的淺薄。浮躁的人常常把人生的追求定位於金錢、地位、權勢,把實現目的的眼光放在偶然或者僥幸的機遇、尊嚴的散失、心靈的扭曲上。
由此,瑪蒂爾德的形象具有了普遍的意義和象征色彩。一個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的事件,讓瑪蒂爾德回到了現實之中。這個現實是殘酷的——浮躁,要你為之付出辛勤的勞動,要你犧牲美麗的容顏,要你受盡苦難折磨。但是,它也給你豐厚的回報——瑪蒂爾德的生活因此而充實,她與丈夫和衷共濟,享受著相濡以沫的甜蜜;麵對昔日的女友再也沒有往日的自卑和膽怯,而能以一臉的坦然相對,使她懂得了尊嚴的真諦。總之,她物質雖不富有,但心靈卻獲得了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