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世事複雜,腦筋活絡為淡定(2)(3 / 3)

一個月以後,農民遇到了凱尼,農民問他:“那頭死驢後來怎麼樣了?”

凱尼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並把那頭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500張票,每張2塊錢,就這樣我賺了998塊錢。”

農民:“哇!那群人沒有把你打死!?”

凱尼驕傲地回答:“隻有一個人會來打我,就是那個中獎的。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他就沒事了!”

許多年後,長大了的凱尼成為了安然公司的總裁。

人生感悟

思維的獨創性是創造思維的根本特征,創新就是要敢於超越傳統習慣的束縛,擺脫原有知識範圍的羈絆和思維過程的禁錮,善於把頭腦中已有信息重新組合,從而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產生新成果。

★ 調整目標,改變自己為淡定

“一竿子捅到底”講的是:認準目標,勇往直前,是一切成功者的成事之道。但一切成功者也應該懂得:人生路上,難免有坎坷,難免遍布荊棘,應該學會改變自己,才可能確保製勝。

當一種動機屢經嚐試仍不能成功,達不到預定目標時,應該及時調整目標,變換方式,通過別的方法和途徑實現目標,或者把原來製訂的太高而不切實際的目標往下調整,改變行為方向,則有可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如有的高中生,多次報考大學未能遂願,他見障礙難以逾越,就改為報考中專、技校,或是電大、職工大學,“退而求其次”,來實現自己的目標。這種目標的重新審定和轉移,不是懼怕困難,而是實事求是的表現;同時,也降低和避免了由於目標不當難以達成而可能產生的挫折感和焦慮情緒。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寧可吊死在一棵樹上,也不肯退而求其次。雖然他們堅定目標,但卻不考慮實際能力而“盲目追求”。

實際上,當一個人確定的目標由於自身條件或社會因素的限製,不能實現並受到挫折時,就可以改變目標,用另一目標來代替,以使需要得到滿足;或通過另一種活動來彌補心理的創傷,驅散由於失敗而造成內心的憂愁和痛苦,增強前進的信心和勇氣。

1997年初,陳紅下崗了。雖然失去了“鐵飯碗”心碎般難受,但她是要強的女人,她堅信,別人能夠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關鍵是要有決心、有毅力。痛定思痛,她不再寄希望於鐵飯碗,決定尋找自食其力的門路,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1997年9月,她多方籌資2000元購買了毛線編織機,並報名參加了編織技術培訓班。一個月後,她用所學的技術開了一個毛線編織加工店,很快生產出第一批產品。織出的毛線衣褲規格齊全,花式多樣,價格便宜,鄰裏朋友口碑相傳,小小編織店的名氣一下在縣城傳開了,生意越來越火。

苦心經營兩年多,別人見這營生有利可圖,便紛紛入圍,小編織店一下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競爭日趨激烈,再加上蘇南針織品在響水市低價傾銷,使得編織店的利潤越來越低,陳紅的生意也越來越不景氣,這時她主動放棄了編織市場,另找門路。她走南闖北,調研市場,又辦起了市第一家塗料廠,高薪聘請技術員,開發出了填補國家空白的產品,一炮打響,取得巨大成功。

從陳紅奮鬥曆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果斷決定自己創業,如果沒有果斷轉行,那麼她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就。

有些人對待問題脫離實際,就認準了“一條道兒走到底,不撞南牆心不死”,從不顧及客觀情況,隻是單純的以不變應萬變,那也隻能是自設苑囿。而有一些人在突然的、意外的重大挫折麵前,由於原定的追求目標已不可能實現,或是為了用其他行動來轉移、代替心理上的痛苦,就會轉而追求別的目標或是進行另外的活動。這也可以獲得新的成功,得到心理上的補償。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現實中,離開特定的現實,要想成大事,簡直是天方夜譚。為什麼?因為現實是每個人生活的基礎。對於那些不停地抱怨現實惡劣的人來說,不能稱心如意的現實,就如同生活的牢籠,既束縛手腳,又束縛身心,因此常屈從於現實的壓力,成為懦弱者;而那些真正成大事的人,則敢於挑戰現實,在現實中磨煉自己的生存能力,敢於改變自己,改變目標,這才是能成事的做法。

人生感悟

適應現實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副聰慧的頭腦和敏銳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