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一家客棧裏,藍殤盤著腿坐在床上,他的臉色有點蒼白。突然,他雙臉瞬間變得赤紅,**的上身也是一片赤紅。便刻,赤紅的身體也雙臉又變得蒼白無比。就這樣,紅白之間不斷在他身上和臉上交接著,額頭也不斷流著汗水。
也不知過了多久,藍殤手腕往自己的方向內劃圓弧,深深的呼出一口濁氣。然後緩緩睜開了眼眸,眼裏瞬間劃過一道精光。“哎….看來自己的功力還是不夠,還得努力修煉,隻能過段時間再報仇了。”想到此處他不禁暗歎一口氣。接著他緩緩站起身子,走到窗邊縱身一躍,整個人瞬間消失在黑暗中。
半個時辰之後,藍殤便來到了一棟大院前,微微抬頭看著大院的門牌,輕聲自語道:“算你倒黴。”說完雙腳一蹬,高高越過院牆。當他再次出來時,手上卻多出了兩袋銀子,然後悠然的離開了大院。
次日,藍殤便起身往著嵩山而去,直上少林。他此行便是為九陽真經而去,他也不知九陽真經是否存在,隻不過打著運氣去試一試罷了。取九陽真經除了自己練習之外,他還要訓練出自己人手,才能讓自己的實力更加強大。
經過這麼這段時間的了解,他已經知道自己所在的時間正是射雕和神雕之間,戰亂不斷。九陽真經恢複速度極快,且性質陽剛猛烈,正好適合用在戰場上。
有了前世的教訓和經曆,加上在這個戰亂的年代,他知道隻有擁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自己才能安然的生存,也能更好的保護自己想保護的人,何況有了人手辦事也方便一些。他現在並不急於報仇,因為他還不夠強,也沒有那個實力,甚至連季雲和李玉娘身在何處都不知,更別談報仇了,那簡直是無稽之談。
一個月後,藍殤終抵得開封府,逢人便問少林寺所在。經得半天奔波忙碌,終至少室山腳,在山下盤桓數日,接著他便往著山上而去。
來到這個世界,藍殤隻覺得這裏的山很高,很雄偉。嵩山北依黃河,南臨穎水,東西橫臥,故有嵩山如臥之說。蒼茫遠眺,層林盡染,疊翠流金。景色雖美,但他可沒有興趣欣賞,而是施展涅槃身法快速行駛著。一路向著少室山的方向而去。耳邊風聲響起,兩旁樹木急速後飛,山間草木清氣宜人。
幾個時辰之後,終抵山頂,放眼望去,一座巍峨廟宇鶴立在眼前,不禁一陣讚歎不已。
少室山,又名“季室山”,大山綿綿不斷,嶄若天屏,峰巒參差,峽穀縱橫。自西向東,五座小峰拔地並列,謂之棋、鼓、劍、印、鍾。群峰爭豔,千奇百異,或拔地而起,或逶迤連綿,或猛虎蹲坐,或雄獅咆哮,或虯龍沉睡,或烏龜爬遊。
少室山名聲遠揚,大非其山色雄秀,而是因一座千古流傳的和尚廟:“少林寺”。百年間,少林寺一度坐落與此,行善懲惡,慈悲渡世。雖不為俠,實則與俠無二,曾被江湖稱之泰山北鬥,名聲長盛不衰。百餘年前為救大俠蕭峰,不惜精銳盡出,血染大遼南京,可歌甚之,可泣極之。故今在江湖聲勢已弱,遠不如昔。取而代之的,便是重陽真人在終南山創立的全真教。
“九陽真經麼?我來了。”藍殤站立在少林寺大門前,微微抬頭凝視著門匾上‘少林寺’。藍殤兩眼似笑非笑,一身紫色衣袍,那模樣很是清秀,甚至有些俊逸。
兀自沉思之際,不遠之處一知客僧細掃檀台,見藍殤站立寺外,朝他行得一禮,道:“不知這位施主何方人士?又因何來我少林寺?”藍殤亦是豎手回禮,道:“這位師父請了,小生藍殤,乃川蜀成都府子弟,平生素好佛學,向來聞得少林寺乃佛門聖地,藏有佛經萬本,可渡世間苦厄,還請師父代為成全。”
知客僧初聞藍殤讚他少林寺功德無量,心下不免得意一會,待得細細思量半會,眉頭一皺,暗想:“這施主怎地如此唐突?非該是為我少林絕技而來罷?”想得此處,心頭猛突地一緊,朝藍殤渾身上下打量半晌,道:“茲事體大,實非小僧所能作主,還請施主稍等片刻,小僧去去便來。”
知客僧說罷,轉身急急朝羅漢堂奔跑去。到了羅漢堂,知客僧推門而進,朝彌勒佛像下方一中年和尚道:“無色師叔,有人來我少林寺借閱經書,弟子不敢擅自作主,特來稟報。”
那和尚正對佛像閉目念經,聞得此事隱覺非同小可,問道:“那人現在何處?甚麼打扮?多大年歲?”知客僧將藍殤身著描敘個大概,然後道:“弟子適才將他穩住,眼下尚在寺外。”無色禪師點了點頭,吩咐道:“你立刻動身,將般若堂、菩提院、戒律院、達摩院四位師叔喚至大雄寶殿。”知客僧道了聲是,速退下去。無色禪師朝佛像拜了一拜,便前往山門。
卻說藍殤等得半刻,終是不見人影,暗暗心急,忽見一和尚身披素黃袈裟緩步走近,和尚麵色溫和,口中宣念佛號:“阿彌陀佛,不知這位施主因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