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職業精神35(1 / 3)

第十一章享受創新的樂趣

李維的戀愛也是一波三折。他喜歡上了公司的一個女同事,準備向她表白時,一個消息靈通的同事告訴他一個情報:這女孩不喜歡花,改送別的小禮物吧!小夥子猶豫了一下,卻還是決定送紅玫瑰。原因很簡單:依照慣例,求愛就應該送花。結果女孩勉強收下了花,卻因為出疹子幾天沒來上班,原來她有嚴重的花粉過敏症。當然兩人的好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這個小夥子錯就錯在不該依據所謂的慣例來思考問題,因為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你養成了循規蹈矩的思維習慣,死抱著既有的套路不放,那你就會成為習慣的犧牲品。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很多公司為了適應市場的變化,加快了工作節奏,也漸漸失去了生活本身應有的幸福與舒適。因此,要在這樣快節奏的工作中找尋生活固有的快樂,就需要你在工作與生活之間認真地權衡、把握,改變對工作的觀念。因為,工作畢竟是為了自己能夠更好地生活。

工作是我們的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們應當以明確地觀念去對待它。如果你隻是將自己的工作當做是混一碗飯吃的一件差事,當做一種謀生的手段;那麼,你就不會以正確的心態去重視它,喜歡它,進而熱愛它。但如果你能夠在自己的心靈深處將它看做是深化、拓寬你自身閱曆的一種途徑,一種使你的生存價值能夠充分體現的方式和方法的話;那麼,你肯定會從心底裏重視它,喜歡它,熱愛它,從工作本身中尋找到許多的樂趣。

因為這樣的工作給你所帶來的,已經遠遠超出了工作本身的內涵。也就是說,工作已經不僅僅是工作,它成了你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是對你生活的一種英明選擇。它會成為生活的一個部分,為你構築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生。的確,工作觀念的改變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適應變化並捕捉變化中的機會,你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以不變應萬變不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提高,一種關於工作的新的想法和觀念已經越來越強烈,認為工作不應隻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或者一種隻用來賺錢、養家或贏得某種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的手段,工作本身應該是提供給我們豐富經驗的手段。這種觀念的變化給我們整個社會所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甚至是徹底的。而且,這種對於工作觀念的變化對整個人類曆史所帶來的影響將是巨大的。隻有懦夫才會害怕變化,隻有故步自封的人麵對變化才會退縮,成功者就是要在變化中去尋找成功的機會。尋找到了機會,你才可能使世界發生變化,而且,在改變世界的過程中改變自己,使自己朝著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邁進。隻有在為理想而工作時,工作、生活與娛樂才可能合而為一,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

人們常常因為某些規則而喪失了創造力。因此做任何事情,沒有規則不行。但過於中規中矩、墨守成規也不行。在某些時候,要善於改變眾人所遵循的規則,去創造輝煌的人生。

有一個哲學家說:“唯有變化才是永恒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世界必然會發生變化。當環境發生改變時,一定要反省自己:我變了沒有?為什麼有的人能夠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在新的關係中有了發展和變化。在新的環境中,他們自身有著無可替代的優勢。如果你一成不變,那麼肯定不能在社會裏從容自如地生活。

從前有個讀書人,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中規中矩,喜歡引經據典,並堅信古訓不可違。有一天,他家失火了,他嫂子氣喘籲籲地對他說:“速,速!速喊你哥哥救火,他在隔壁李老爺家下棋。”讀書人出了大門,自言自語道:“嫂嫂叫我速速,聖賢書上不是說過‘欲速則不達’嗎,我豈能速!”於是,他慢慢吞吞地走到了王老爺家,一見哥哥正在興高采烈地下棋,便默默地立在哥哥身旁觀棋。等到一局下完了,他才說道:“哥哥,家中失火,嫂子叫你馬上回去救火!”

他哥哥一聽,氣得渾身發抖,罵道:“你在這裏待了半天,為什麼不早說?”讀書人指著棋盤上的字說:“兄不見此棋盤上明明寫著‘觀棋不語真君子’嗎!”他哥哥見他還在假斯文,舉起拳頭要打他,但又縮了回來。他見哥哥縮回拳頭,反而把臉湊了過去,說道:“哥哥,你打吧!棋盤上不是明明寫著‘舉手無悔大丈夫’,你怎麼又把手縮回去了呢?”

故事中的這個讀書人十分可笑,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書呆子。這種人做起事來不去思考該怎麼辦,隻會中規中矩地“照章辦事”,結果不是鬧笑話,就是惹麻煩,總之很難有什麼作為。

循規蹈矩的人也沒有什麼錯,但他們的那種做事的態度與方法不一定能適應複雜多變的現實。麵對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老是想著以前怎麼樣是行不通的,要多看看現在。因為隻有擁有創新能力才會有核心競爭力。成就大事的人大多具有標新立異的特點,他們能從別人看來幾乎是金科玉律的做法中發現不足之處,然後仔細分析,加以改正,並因此獲得令人羨慕的機會。這種人應該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專門從事運動心理學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伯特·克利傑在他的著作《改變遊戲規則》中指出:“在運動場上,很多選手創造佳績,都是因為他們打破了傳統的比賽方法。”傑出的運動選手普遍具有這種“改變遊戲規則”的特征。根據羅伯特·克利傑的結論: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可以創造意想不到的奇跡。所以,如果你想改變命運,那就突破傳統的思路,避免中規中矩的做事方法吧!

學會換位思考

據說200多年前,在美國西部地區住著一個老印第安人。他所在的地方極為偏遠閉塞,他沒有文化,也沒有見過世麵,靠種地為生,生活清苦。後來他在自家地裏發現了從地下冒出來的黑色液體——石油。他因此一夜暴富,成了千萬富翁。有了錢以後他買了一輛豪華的轎車,但是不知如何使用。他看到先前的人們用馬車載人,於是他也用兩匹馬拉著轎車到處炫耀,自己則手持皮鞭,坐在轎車頂上趕馬車。

你覺得這個老農民好笑嗎?是不是有點像土老帽、老財主?人富了而腦袋沒“富”。人的大腦,就像一台精密的儀器、一輛性能超群的車,如果你不及時充分發揮腦能而沿襲過去的傳統,那就隻好還讓別人拉著跑、推著走。其實隻要我們用鑰匙打開車門,啟動發動機,車就會飛速前進。

人生是一個不斷求新求變的曆程,如果你想有所突破,改變舊傳統、舊思想、舊行為模式是第一步。

善於改變自己的思維,不按照常理去想問題,就會取得非同一般的成效。

有一個小寓言,說的是美國有一家大百貨公司,門口的廣告牌上寫著:無貨不備,如有缺貨,願罰10萬元。一個法國人很想得到這10萬元,便去見經理,開口就說:“潛水艇,在什麼地方?”經理領他到第18層樓,當真有一艘潛水艇。法國人又說:“我還要看看飛船。”經理又領他到第10層樓,果然有一艘飛船。法國人不肯罷休,又問道:“可有肚臍眼生在腳下麵的人?”他以為這一問,經理一定被難住。經理也的確抓耳撓腮,無言以對。這時,旁邊的一位店員應道:“我做個倒立給這位客人看看!”

今天,人們都已經熟悉了逆向思維的方式,但遇到了實際情況,特別是一些特殊情況的時候,人們還是習慣於常規思維。因此,很多實際可以解決的問題,也就被人們看成無法做到、難以解決的問題。

美國麥克公司董事長庫裏·恰克,以前隻是一個小商販,靠做小生意起家。那一年,他把所有的本錢取出來,購進了一大批日本貨,準備在美國出售。不料進貨不到兩天,還沒來得及出售,日本偷襲珍珠港的事件發生了。美國人抵製日貨,使庫裏·恰克麵臨破產的邊緣。庫裏·恰克有苦難言,辛辛苦苦賺來的錢眼看就要泡湯了。他整天坐在椅子上,麵對堆積如山的日貨長籲短歎,度日如年,幾乎想要跳樓自殺。

半個月後的一天,突然一個起死回生的想法湧上了他的腦海,他認為這個生意點子大有一試的價值。於是,他就在他的商品廣告單上用紅字寫下這麼一段話:“美利堅的同胞們,買日貨是愛國的最好表現,有愛國心的人不可不買。為什麼呢?在跟日本打仗的現在,如果人人都買日貨,就等於省下一批國內資源。這部分資源就能用作軍需品,以增強美國的國力。”這寥寥數語產生了很大的作用,看到廣告單的人都紛紛買他的日貨,這樣他的日貨很快就賣光了。

麵對人生旅途中的諸多難題,如果從正麵去想無法解決,不妨打破常規,從另一方麵或另一角度去思考。就像本來瀕臨破產的庫裏·恰克,把抵製日貨改變成提倡購買日貨,結果他不僅沒有虧本,反而賺了一大筆。

很多人在工作壓力、不利環境、人際衝突麵前感到事事不如意,內心充滿疲倦、憤慨、內疚、無奈,甚至有厭惡生活的感覺。其中的原因便是陷入了局限性信念所控製的行為模式之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維定式”。

中國古代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他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理論。前句大致可理解為,行得通的最好的捷徑、出路,一定是非同尋常的辦法。

一匹閑逛的馬,有一次不小心闖進了沙漠腹地。當它發現自己在沙漠中迷失方向時,心裏很焦急。怎麼辦呢?這時候馬麵臨著三個選擇:

一是繼續向前走,以最快速度找到出路。但是沙漠很大,環境又惡劣,馬的體力又有限,這種辦法的求生率隻有1%。

二是及時刹車,向回轉,憑著馬蹄印尋回來時的路。但有一種可能,部分馬蹄印已被風沙掩埋,恐怕還會迷路,這種方法的求生率達50%。

三是馬暫時停下來做一休整,找點能吃的沙漠植被,補充恢複好身體能量後向四周及時找過路的搭伴。實際上,既然你陷入困境之中,想必也有像你一樣一不小心處於窘境的人,誰都有犯錯迷糊的時候。生命的支撐力是很強的,隻要馬堅信有同樣處境的夥伴路過此地,一定就有求生的希望。這種方法的求生率達90%以上。

後來馬采取了第三種方法,不久,從不遠處傳來了沙漠之舟——駱駝的鈴鐺聲。馬終於在一隊駱駝的帶領下走出了沙漠。

馬能走出沙漠,走的不是馬道,而是駱駝道。這就是突破了常規思路,尋找新的同伴,走新的路線。萬物歸宗,人也是如此。你陷入了困境中,一定要問問自己:我求變、求新、求異了嗎?我提升自己的能力平台了嗎?改變是成功第一步,求異是成功第二步,創新是成功第三步。

創新才會成功

提起成功,就會想到創新,因為它們往往是難以分割的兩個方麵。我們說成功不難,那就沒有任何理由懼怕創新。創新就像一個哲人說的那樣:“你隻要離開人們常走的大道,潛入森林,你就肯定會發現前所未有的東西。”同樣的道理,一個小小的改變,隻要能跳出傳統守舊的觀念,將自己思想方式巧妙地變一變,往往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馳譽世界的迪斯尼小路就是這樣產生的。著名的建築大師格羅培斯設計的迪斯尼樂園主體工程竣工後,他對園內景點與景點之間的小路不甚滿意,修改了幾十次,都不太理想,他隻好放下這項工作到國外去度假。

一天,他在法國南部的一個葡萄園門口,發現買葡萄的人絡繹不絕,人們隻要往園門口的箱子裏投5個法郎,便可到園子裏隨意摘上一籃葡萄。這種任意采摘的方法,吸引了許多過往的人。格羅培斯看了頓生靈感,當即電話通知施工者,在園內撒上草種,提前開放。園內小草長出來了,在沒有道路的景點與景點之間,遊人踩出了一條條小路。第二年,他按照踩出的痕跡,鋪出了人行小路。這些黃色小路點綴在綠草之間,縱橫交錯,幽雅自然,美不勝收。後來他的設計獲得了1971年國際藝術最佳設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