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凝眸處(上)(1 / 3)

自從來到安城之後,其實我很少理會政事,一心經商。一來,想以商求富,以富通天。二來,用經商蒙蔽他人耳目,政事平庸但求無過。所以對於政事我並不上心,舉凡事情都由雲岫裁度。雖然離開京城,安城是我的封地,名義上是我當家作主,其實未必沒有耳目。我一心不能二用,即使我這個王爺來之後,幹脆仍舊由雲岫暗地把持安城事務。雲岫之前就做得很好,我便專心琢磨錢的事情。

這樣一來,雖然被人暗地嘲笑,但好處頗多。安城即使發展頗為強大,也不惹人注意,京裏母皇皇姐早就知道雲岫的出色,對於雲岫插手安城之事也默許,雖然明裏會歎我無能,但暗地裏不是不歡欣的。母皇自然不肯讓我威脅到皇太女,皇姐們也不想再多添一個對手。坊間倒是對雲岫讚譽有加,稱他為經緯之才。

更有好事的文人,寫了一本書《鳳朝新誌》,其中瓊林秀樹篇收集鳳朝男子軼事的就有關於雲岫的一段描寫,“雲岫,平安王之夫,初,王癡傻,賜婚,父母大慟,唯岫欣然從之,對後曰‘岫在,王必安’,後大為憐惜。繼王醒,德才平庸,被逐封地,岫獨撐大局,謀略勝似女子。時人謂之玉山風姿,林下之秀,經緯之才。”

後來這本閑書竟廣為流傳,流轉在我手裏的時候,“岫在,王必安”這句話令我沉思良久。一直以來,我對雲岫嫁我一事的猜測得到證實。難道雲岫對於父後的保證,護我周全是他的責任?想到這裏,我不禁自嘲一笑,世人隻愛我皮相,連帶對慕風行都冷了幾分。他這段時間不見蹤跡,我也不放在心上,一心想經營好自己的事業。書上也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我該做的努力都用心去做,到最後即使一敗塗地也會讓我心安,我若隻有這點能耐,天滅我,也無話可說。

經商被視為賤業,從商也為人不屑,隻有這塊地可以任我發揮,而不致招禍。若是我現在展現出政治才華,京裏那幫剛放下的心,又會高高懸起,我以往所做的那些韜光養晦的努力,必會付之一空。每走一步,如同高手下棋,一著不慎,便成死局。

我遇刺之後,雲岫對安城官員嚴厲追查,過了段時間真的查出一個人來。這個人名叫李菲,原為安城戶部一個小官,為人曾頗為清廉,一度獲得上司賞識,破格提拔為戶部侍郎。老來無子,其夫為她納一小夫,傳宗接代。小夫年輕貌美,深得李侍郎寵愛,一年多,果然喜獲千金。李侍郎愛之愈篤,為小夫姐妹都謀得官職。這個小夫由貧家子飛上枝頭後,日見驕逸,對於上門的錢財隻進不出。送禮求情的探聽後隻管把錢財珠寶送與他,李侍郎初還頗為大怒,但他一鬧一撒嬌,便令李侍郎無措,後來隻好聽之任之。眼睛靈活的商人自然不會放過,於是出現徇私舞弊一事來,她們以錢養官,以官養黑,橫行霸道,甚至差點殺了本城主。

雲岫怒不可遏,想追究下去。我聽後搖搖頭,坐在椅子上沉思半晌道:“即使查下去,也是治標不治本。而且牽扯太大,極容易傷筋動骨,這一大批官員你如何處理?即使更換了,難保不出現更多的李侍郎。這次殺雞駭猴吧,以後慢慢想個釜底抽薪的法子來。”

雲岫仍是餘怒未消:“難道就便宜了這些小人?”

我歎了口氣,鳳朝上層普遍愛奢華,上行下效,但鳳朝官俸極少,勉強夠溫飽,即使我貴為王爺,那時在京也是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想要杜絕貪汙,一時哪有好法子。

我看著生著悶氣的雲岫無奈地笑笑:“眼下她們做熟悉了這些事務,也不是完全沒用。都殺了,安城官員估計也是十去五六,這些人你一時哪裏去尋來填補?不妥當處置的話,安城根基也會不穩,人心不安,傳到京裏,隻會引得更多的人兔死狐悲,你我二人處境就不妙了。”

雲岫也歎了口氣:“王爺所說的極是,我們若是為了一時氣憤,自毀基業,實是下策。希望嚴懲李侍郎,能給她們一些警醒。隻是心裏堵了口氣,日後還需想個法子來慢慢把她們收拾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