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反映出人脈關係是非常脆弱的。在位高權重時一些別有所圖的人會迅速地聚攏在你周圍,趨炎附勢的社會風氣是長期以來遊蕩在中國社會的幽靈,這種人性的醜陋現象至今一直存在。
韓信在未被蕭何推薦給劉邦做大將軍之前,不務農也不會做生意,經常是沒飯吃,所以經常跑到南昌亭長家去混飯。這個南昌亭長大概多少有點兒錢,但經不住韓信老去混飯,天天去吃,吃得這個南昌亭長的老婆一肚子氣。最後,南昌亭長的老婆就想了一個辦法:半夜起來做飯,天亮之前把飯端到床上,全家人吃光。韓信早上起床,一看飯已經吃完了。
韓信明白人家嫌棄他來蹭飯。他一賭氣和南昌亭長絕交了,然後跑到河邊去釣魚。在河邊有個洗絮的老大娘,一看韓信麵有饑色,沒飯吃,就可憐他,就把自己帶的飯分給他。韓信就說:“謝謝大娘,將來我一定厚報您。”但老大娘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還說什麼厚報?我不過是同情你罷了,你還說這種大話?”後來韓信做了大將軍,果然找到了這個老大娘並給了她一千金作為回報,也就是成語裏的一飯千金。
可見,當你失勢的時候,談不上什麼人脈,原有的朋友可能都怕被你拖累而離開你。而當你得勢的時候,那些失去已久的人際關係卻又不請自到,各種飯局、生意、會議躲也躲不掉。人脈是世界上最脆弱的關係,有人曾言“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逢人隻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這種說法隻是極少數的社會醜惡現象嗎?我看是人性與生俱來的本能。
因此,對於生活在叢林法則依然是第一定律的現代社會中,一定要懂得獲得、利用人脈,而不要過度依賴人脈。我們知道這個社會最常見的利益結合就是強強聯合、權錢交易、資源共享、弱弱合作,講究的是門當戶對。如果你自己原本就是一介布衣,想與權貴沾上關係,就算掘地三尺挖出一點兒裙帶關係,可能對方也不認你這主動上門的望門親。所以,重要的還是把自己的能力提升起來,變成對別人更有價值的人。
利益至上,扼住人脈的命門
人脈既是製勝的利器,又是最脆弱的法寶。利的一麵在於它的力量所向披靡,摧枯拉朽,好的人脈可以讓你白手起家,在商業戰場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另一方麵,如果你不善於維修和保管,這件法寶隨時可能像玻璃一樣碎得一文不值。
這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為殘酷的一點,就是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在利益一致的時候,哪怕是交惡甚久的夙敵,也會暫時化幹戈為玉帛;而就算是再篤實堅固的朋友關係,平時再蜜裏調油的親情,往往也會因為金錢、家產等問題而反目成仇。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是人性中不能回避的醜惡,要想成功,就要看破人性的弱點和醜惡,並駕馭它,使它成為你的武器,而不是為其所左右。
曾經有一位業界的大腕,平生信奉“得人脈者得天下”,在長期的商業博弈與合作中,他結交了大量的商業和事業上的夥伴。這種人脈不僅在事業上對他有幫助,更是延伸到生活之中,什麼醫療、教育、娛樂,可以說是左右逢源、四通八達。至親解決不了的事,可以找至親的至親;朋友幫不上的忙,可以找朋友的朋友;再不成,找內人的恩師的表嬸的鄰居,也要達到終極目標。在他的眼裏,人脈就像充滿煩瑣、官腔、程序等等規則之外的捷徑,好的關係能讓自己一帆風順,幾乎沒有到不了的地方,也沒有做不成的買賣。所以,這位見多識廣的大腕視人脈為命根,對他來說,錢不是重要的,錢就是為了廣積人脈而掙的。
可惜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大腕的生意突然遇上了難以挽救的危機,而這時剛好遇到自己的孩子要出國、親戚要求他安排工作等等事情。當他向多年細心經營、護理的人脈尋求幫助時,卻發現他那“引以為榮”的人脈網突然就像是蜘蛛網破掉了,原來的酒肉朋友見他此刻事業遇到危機,就都離開了他。他感慨道:“噢,人脈啊人脈,原來有時你是如此脆弱。”
其實,人脈也分好幾種。有的人脈關係早已根深蒂固,曆經時間的考驗,上升為友情一般的關係;而大部分的人脈則相對生澀,隻是些酒肉朋友,錦上添花可以,可一旦遇到風吹草動便分崩離析了。這位大腕可能太著急於人脈的培養,沒有找對方向。事實上,在一般的人際交往與商業合作中,生死之交隻是非常微小的部分,大部分有效的法則是利益,利益是人脈的命門。
那些隻是見著你的財富和好處的朋友,會在你得勢時眾人拾柴,一呼百應,而造成你一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假象;一旦你沒有利用價值,他們就牆頭草一樣倒向另一方,讓你頓感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走投無路,四麵楚歌。
“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涼”,所反映出的是現在人情關係的複雜性和現實的多麵性。在這個世界上,人脈是靠利益組成的。一個人的人脈之所以很好,也是因為他能被人們所利用的價值很大,一旦在他的身上得不到任何利益,找不到任何利用價值,那麼他的人脈也就會慢慢把他從自己的利益圈中踢出去。一個人身上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時,就是他失敗的時刻,也就是他最需要支持與幫助的時刻。隻有在這個時候,才能看出人的本質,才能看出人脈是多麼脆弱。
既然人脈是脆弱的,那麼人就應該學會提升自我,而不是單一地依靠人脈。實力是競爭取勝的關鍵,要把提升自身的經濟實力、核心競爭力作為永久的生存法則。
玩轉人脈,事業成功指日可待
一個人大多數時間都是為了賺錢謀生,因此在形形色色的人際關係中,職場、商業上的人脈是最重要的,也是大多數人不可回避的關係。可以說職場人際可能決定著你的事業的前途,因此一個人如果能夠在職場中進退自如,獲得同事的青睞、客戶的信任,那麼其事業成功也就指日可待。
每個成功人士,都有從不擅長交際到八麵玲瓏的磨煉過程。幾年前,王世仁還是一個對同事關係感到無所適從的人,農村出身的他非常敏感、自卑,有時別人一個無意的玩笑,也會讓他有被傷害的感覺。王世仁不願意主動與人交往,對別人的熱情也總是表現得愛理不理,整天繃著臉,沒有一絲笑容,許多時候得罪了人還渾然不知。漸漸跟他往來的朋友越來越少,他在工作中因缺乏同事支持、配合而屢屢出錯。
在屢受挫折之後,王世仁終於悟出了這一切都始於自己的缺點。於是,他試著從改變自己入手,借了許多有關勵誌的書來研究交際之道,明白了一個人事業的成功隻有百分之十五是由專業技術決定的,另外的百分之八十五是靠人際關係和處世技巧。
他開始主動認真地學習與同事相處之道,在工作上給予同事積極的支持和配合。不論是領導交給他的任務,還是同事提出的需要配合的事項,他均采取“立即就辦”的態度,能立即完成的,決不推遲或拖延。這樣做,不僅使同事感受到他對這件事的重視,而且還認為是他對自己個人的尊重,同時由於他的支持,同事完成工作後往往會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喜悅,相互增進了友誼和了解。終於,他逐漸得到同事們的尊敬,在不久前的選幹上,因為自身的實力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成為了領導的第一秘書。
事實上,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人際關係本來就是職業生涯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對職業人士來說,良好的人際關係是職業生涯走向成功的必要條件,隻有在得道多助的情況下一個人的事業才能風生水起,將個人的才能轉化為升遷的機會。
弗雷德是一個31歲的工程師,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為一家大型計算機製造商工作了三年。在這家公司,他開發出了一項關鍵技術,這一技術使企業可以通過因特網進入自己的大型數據庫。設計出這個軟件後,弗雷德決心用自己的勞動成果作為資本投資成立一家公司。這時,他接受了一家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並與之達成共識:他需將公司日常管理的權力移交給這家投資公司的一位合夥人打理。這位合夥人對弗雷德說,弗雷德在公司內任職非常重要,並希望他考慮擔任董事長的職務。由於急於為公司融資,弗雷德接受了條件。
最終的結果是,這家風險投資公司聘用了一位長期CEO。此人54歲,擁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但是缺乏弗雷德引以為傲的技術技能。在向弗雷德強調某個意見時,這個CEO總是說“孩子……”,這時,弗雷德總會嘟囔著回應“我已經有一個爹了”。終於有一天,這位CEO和那家風險投資公司一起宣布他被解雇了。
被解雇的弗雷德非常憤怒,誓要這家公司付出代價。他給這家風險投資公司的每一位合夥人都打了電話,怒斥他們過河拆橋,背信棄義;在業務交接的過程中他十分不配合,拒絕將公司客戶名單交出;他逢人便抱怨說:“我被我自己的公司踹了出來。”
這些行為給弗雷德帶來的麻煩遠多過好處,很快公司內外傳遍了弗雷德的故事,不過眾口一詞的不是他的冤枉而是他不夠職業的評價。後來,弗雷德雖然又創立了自己的軟件公司,但由於被大家貼上“不夠職業”的標簽,業內人士都不願對他伸出援手,他的公司沒有吸引到任何風險投資。
辦公室並非一塊人間樂土,分工合作、職位升遷、利益分配,每一項都有針尖麥芒般的矛盾和暗流湧動的鬥爭,以及人與人之間不露痕跡的較量,這就是工作中的競爭。事業就像一艘行駛在充滿未知數的大海中的輪船,航行的過程中會遇到風風雨雨、大潮大浪。在走向這個未知領域的過程中,一個人的力量總是勢單力薄,調整好自己在人際關係上的坐標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