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缺少安全感,需要更多的家庭溫暖養成教育有失偏頗 7過度的保護是愛也是害
世界上有兩種生活方式:或靠自己的勤勞,或靠別人的愚蠢。二者必居其一。
——法國作家拉布呂耶爾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村莊的附近有一條大河,孩子們成群結隊地在水裏嬉戲,但是這條河流在帶給孩子們歡樂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係列的悲劇,每年都有孩子被河水無情地吞噬生命。
在這個村子裏有一戶姓趙的人家,孩子是家裏的獨苗,經常跟小夥伴們到河裏玩水,有一天被父母發現了,都心疼的了不得,擔心孩子萬一有什麼閃失,父母以後的養老都會成問題。
於是,那一次父母把孩子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從此限製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去玩水。愛玩水的孩子隻能遠遠地看著小夥伴們在水裏盡情地玩耍,然而他想起父母那凶狠的表情,卻不敢靠近河流一步。
在父母看來禁止孩子玩水是保障孩子安全最好的辦法,但是他們沒想到會給孩子的生命造成隱患。孩子9歲那年,村裏發生了一場洪水,其他善於遊水的孩子都在這場意外災害中得以幸免,唯獨這個孩子嗆了幾口水後,就再也沒有爬上河岸。
父母強忍著喪子之痛,想想以前太溺愛孩子了,什麼危險的東西都不讓孩子碰,看見孩子削水果,擔心孩子會被水果刀傷到,馬上搶過來,替孩子削;看見孩子單獨過馬路,總是不放心,不是告訴孩子過馬路的安全方法,而是牽著孩子的手過馬路;孩子想體驗一下戶外生活,家長擔心孩子在燒烤野餐會玩火自焚;孩子喜歡登高望遠,爬樹、上房什麼的,父母總擔心孩子會有個三長兩短,常常阻止孩子做類似危險的事情。“火柴危險,不許動!” “菜刀會割破手指,不能動!”“煤氣危險,不要去摸它!”孩子做了之後還要恐嚇說“太危險了!你想嚇死媽媽不是?以後可不能冒這個險了。你想要什麼告訴媽媽,讓媽媽幫你去做。”這種一心想保護孩子免遭危險的媽媽,總是想讓孩子遠離危險物。然而,孩子遠離危險物就果真能確保安全嗎?
事實上,父母放不開手讓孩子自己嚐試,當危險真的發生時,孩子往往會亂了手腳,不知如何應對。另一方麵,父母告訴孩子這也危險,那也危險,會讓孩子產生不應有的畏懼心理,做起事來縮手縮腳,對新奇的事物也就失去了體驗的欲望。
其實,隻要父母提醒孩子使用水果刀的正確方法,過馬路的注意事項,告訴孩子戶外野炊要注意安全,指出爬樹要小心翼翼,而不是強迫阻止,孩子也會摸索出防止危險的方法。
比如,指導孩子學會使用火柴或菜刀,不僅教他如何使用,還要讓他反複操練。這種做法的優點有兩個:一是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以後,即使家長不在,他也不會去妄動那些曾經誘惑過他的東西了。不要懷疑孩子一旦掌握了用法會不會越幹越想幹,一定要相信孩子,讓孩子盡情享受到與家長在一起使用危險物時的興奮、喜悅之情。二是孩子可以學會防止危險的要領,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他們掌握了技巧之後,即使一個人去做,也會安全無誤。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非常具有冒險精神,他雖然厭惡那些把商場視為賭場的人,但是他懂得風險越高,收益越大。馳騁商海,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生活提供給他的最偉大的曆險活動。
他曾說,他的人生軌跡就是一趟豐富的冒險旅程,如果讓他找出哪一次冒險對他對具有決定性、最關乎他的未來,那莫過於打入石油工業了。
當他一頭紮進煉油業,苦心經營不到一年,煉油為他贏得了巨大的利潤,在那一刻,他意識到,是膽量,是冒險精神,為他開通了一條新的生財管道。
他把他自身具有的這種冒險精神傳授給了兒子,為了讓兒子從小明白不能在別人的保護下生活,常常允許孩子們單人去劃獨木船或駕駛帆船,還讓他們去冒險,嚐試可能涉及的危險。為此,洛克菲勒9歲的兒子從小馬的背上摔下來過,12歲的兒子玩氣槍打傷過自己的腳,盡管父母心裏很害怕,但他們還是硬著頭皮讓孩子去嚐試。
危險總是難以避免的,作為父母的,不是讓孩子如何躲避危險,而是正視危險,孩子才能提高應對危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