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被稱為精神疾病中的癌症,其危害不容忽視。孤獨的孩子時常會被消沉、自卑的情緒所掌控,人際交往能力缺失。同時,孤獨感會改變孩子的生理機能,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
一位長年從事孤獨症教育研究的學者說過:“對於孤獨症孩子,付出比一般孩子再多的愛,也不算多。”孤獨症孩子雖然外表冷漠,但對外界對其的善意或惡意還是很有感受力的,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愛。
幫助孩子走出孤獨,家長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與孩子的親密度
父母要對孩子感興趣。如果父母對孩子及孩子的活動表現出真實的興趣,那麼你和孩子之間不但打開了通路,還會使他們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因此,父母應給孩子留出彼此接觸的時間。在孩子的生活中,他們有時需要母親或父親,特別是母親在他身邊聽他講話,當孩子經曆著內心的恐慌、創傷或有失落情緒時,他們特別需要溫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們的父母在分享他們的好消息或愉快時的心情。父母應使孩子感到你們不是由於忙或急著做其他的事而無暇聽他們說話,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無足輕重的,而要讓他們明白,父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
(2)與孩子認真溝通
父母聽孩子講話時應該專心。一個好的聆聽者,必須集中注意力,選擇一天不忙的時間和安靜的地點,聽孩子說話,在這個時間,不要做家務活,在聽的時候要用眼睛注視著孩子,表示是真心在與他接觸。每天都要為孩子提供與他們單獨接觸的機會,哪怕隻用幾分鍾,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一起散會兒步”,或者說“讓我們到小房間裏單獨聊會兒天吧”。
耐心地鼓勵孩子說話。開始和孩子交談時,需要向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為了使孩子的談話持續下去,要用一些鼓勵的詞,如“嗯”“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孩子。在結束談話之前,盡量不要打斷孩子的話,讓孩子詳述某一問題的情景,盡量描述它的細節。
與孩子溝通,是父母幫助孩子對自己內心活動和感受比較深入理解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通過父母的詞語對孩子的敘述加以解釋和說明,可以幫助他們弄清楚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在解釋時,父母更多運用詞彙,盡可能幫助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來。
(3)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人生活在社會上,都是需要朋友的,尤其是知心朋友之間平時可以互訴衷腸,在困難時可以相互鼓舞。
每個孩子都希望有幾個思想上、學習上或者生活中誌同道合的朋友,希望能夠經常從朋友那裏獲得鼓勵、信任和支持。如果孩子在與周圍的人相處時,朋友的肯定態度總是多於否定態度,孩子就會感到與人有一種休戚相關、安危與共的情感。
總之,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正處於學習知識、了解社會、探索人生和事業的發展時期,與同齡夥伴交往並建立友誼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孩子過於封閉自己,不愛與人交往,在同學中人緣不好,都會影響到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無法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甚至變得害怕與人往來,變得孤獨冷漠。父母有責任指導孩子獲得更多的朋友,結下更融洽的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