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吸毒人群對艾滋病態度的內隱實驗研究(3 / 3)

(四)對預防艾滋病內隱態度的比較

對參與IAT實驗的被試,采用組間設計的方式,分為三組:接受美沙酮治療的吸毒者、未經美沙酮治療的吸毒者、正常被試(作為控製組)。圖3-6表示了三個組別在易感—預防IAT上平均D分數的差異。根據內隱聯想測驗的原理,以及本實驗程序的編製,D值範圍(-2,+2),D值越大,說明被試內隱態度傾向於易感艾滋病的高危行為;D值越小,說明被試內隱態度傾向於采納預防艾滋病的行為。結果顯示,三個組別D分數均為負值,說明不管是美沙酮治療者、未經美沙酮治療吸毒者以及普通人,內隱態度上都傾向於采納預防艾滋病的行為。且經過t檢驗,美沙酮治療組與未經美沙酮治療組在易感—預防IAT上的D分數差異不顯著(t=0.40,df=63,p=0.70)。

圖3-6三個組別的易感—預防IAT的平均D分數

(五)易感艾滋病高危行為的預測指標

以被試的易感艾滋病的高危行為作為結果變量,選擇年齡、服用美沙酮時間、自評對毒品渴求程度、海洛因外顯態度、預防艾滋病外顯態度、拒絕自我效能感總分作為預測變量,采用逐步分析法,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12,最後進入回歸模型的預測變量有三個:年齡、預防艾滋病外顯態度、自評對毒品渴求程度,而服用美沙酮時間、海洛因的外顯態度、拒絕自我效能感總分3個變量都被排除在回歸模型之外。年齡小、預防艾滋病的外顯態度不積極、對毒品的渴求程度高是導致發生易感艾滋病的高危行為的重要因素。

四、討論

(一)吸毒者是易感艾滋的高危人群

根據已有的經驗和認識,吸毒者被認為是易感艾滋的高危人群,也是艾滋病幹預的重點對象之一,這種經驗性的認識得到本研究結果的證實。根據表3-11的結果,與吸毒有關的幾個重要指標(對毒品的渴求、拒絕自我效能感總分、對海洛因的外顯態度)均與高危行為呈顯著正相關,表明吸毒的狀態及程度的嚴重性均是影響易感艾滋行為的重要因素。表3-12對於高危行為的回歸分析也表明對毒品的渴求狀態是發生高危行為的重要預測變量之一。所以,對於吸毒人群進行重點的預防艾滋病幹預是極其必要和正確的。但是對於吸毒人員的預防艾滋病幹預的落腳點和對其他人群的幹預重點有所不同,吸毒的情況(包括戒毒的情況)是幹預的重點。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很好地解決戒毒複吸的問題,那麼也就解決了根本問題。

(二)年輕的吸毒者是重點幹預對象

年齡與高危行為的相關係數為-0.24,為顯著負相關(p

(三)預防艾滋病幹預的成效

根據易感—預防IAT實驗的結果,美沙酮維持治療組、未經美沙酮治療組、控製組被試的平均D分數均為負值,且無顯著差異,即三個組別的被試的內隱態度均是偏好預防艾滋病,而厭惡易感艾滋病的行為。說明可能相關部門之前的媒體廣告的宣傳、對吸毒人員的重點幹預等工作的實施,使預防艾滋病的觀念和態度已經深入人心,即便是吸毒者的前意識裏,也有預防艾滋病的概念。而且以高危行為作為結果變量進行的回歸分析顯示,預防艾滋病的外顯態度進入回歸模型,是重要的預測變量之一,說明對艾滋病的外顯態度也是引發高危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而言,公益廣告宣傳、免費發放安全套等幹預活動也是從幹預預防艾滋病的外顯態度出發,因此這些幹預吸毒者外顯態度的方式也是有一定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