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效標效度分析
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作為效標,對修正後的《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效標效度進行檢驗,得到兩個量表的相關係數r=-0.58,p
3.各因子與總分的相關性
進一步考察問卷各維度以及各維度與總分的相關,結果見表2-3。
**p
4.信度分析
問卷內部一致性係數α為0.92,重測時間間隔為3~4周,重測信度係數為0.70。三個因子的α係數分別是環境因素為0.84,負麵情緒為0.91,正麵情緒為0.82。
5.與幾個指標之間的相關
另外,還考察了拒絕自我效能感與被試吸毒/戒毒幾個指標之間的相關,如表2-4所示。
**p
(三)討論
1.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的結構
通過以上數據的分析證明,海洛因依賴者自我效能感的結構包括三個維度:環境因素、負麵情緒和正麵情緒,有助於從多角度預測海洛因依賴者的複吸情況。這些結果與本領域其他研究者,如Sklar等(1998)的研究結論相一致。第一個因素命名為環境因素,包括描述社會影響或壓力情境的6個項目。第二個因素命名為負性情緒,由描述負性情緒狀態的6個項目組成,如“孤獨的時候”與“與別人生氣的時候”。第三個因素表明的是愉悅的心情,包括描述正麵情緒狀態的5個題目。沒有發現如Walburg對嗜酒成癮者研究中的第四個維度,用以區分外部和內部的正麵刺激。環境因素與負麵情緒之間的相關大於這兩者與正麵情緒的相關也為不存在第四個維度提供了佐證。顯然,這也揭示了吸毒成癮者在感知應對負麵情緒和用藥高危情境之間有緊密的關係。
2.問卷的信度與效度
信度檢驗結果顯示問卷有較高的信度,總問卷內部一致性係數α為0.92,三個子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是0.84、0.91和0.82。說明問卷內部一致性比較好,表明本研究所構建的問卷是可靠的。另外,通過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的3個維度的因素結構,證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經驗證性因素分析進一步檢驗了測驗的結構效度。單因素、二因素和三因素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標比較表明,三因素問卷有更好的結構效度,問卷各維度上的得分與總分存在高相關,相關係數在0.75—0.10之間,問卷各維度之間的相關係數高低恰當地表明了因子之間存在的關係,與理論的構想基本一致,說明了問卷結構的合理性。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作為效標,《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具有較好的效標效度。
3.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的用途
本研究最終形成包含17個項目、3個因子的《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研究結果表明,《吸毒人員的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可以用於測量吸毒人員,發現問題所在,為戒毒工作提供新的測評視角和工具,有利於改進當前戒毒工作一線人員(戒毒所、勞教所、美沙酮維持治療中心)對於吸毒人員在心理層麵缺乏了解和把握的現狀。
另外,通常而言,自我效能是了解和預測個體行為的基礎,有學者假設渴求和自我效能會相互影響,並因此影響成癮者再次用藥的可能(Marlatt和Gordon,1985;Tiffany等,2000)。而這就意味著,再次用藥將直接導致複吸。因此,筆者認為,吸毒的高複吸率這個全球未解的難題,從自我效能與渴求的關係這個角度來研究吸毒成癮的機製,可能是一個可行的研究思路。
二、毒品複吸高危量表
在物質濫用領域,國外研究者發現,渴求(craving)是引發複吸的重要因素之一。渴求是迫切渴望用藥的動機狀態,早期的研究者根據這個概念編製了單一維度的量表(Childress,1986)。Tiffany(1992)首先對“渴求”隻有單一維度提出了質疑,並編製了兩維度的吸煙迫切量表(QSU)。Heishman等(2001)編製的大麻渴求問卷(MCQ)揭示了渴求的四個維度:強迫性、情緒性、期待、目的性。認為多維度的量表似乎在理念上更吻合於不同腦區和神經介質在成癮行為中的複雜作用,並指出渴求狀態是一個連續體,迫切渴望用藥和輕微用藥願望分別處於連續體的兩端。雖然“渴求”被公認為與複吸緊密相關,但是由於渴求的定義不清,在研究中渴求和複吸之間並沒有顯示出穩定的一致關係(Drummond,2001)。Tiffany(1990)認為,如果把渴求隻是簡單地定義為“主觀的用藥渴望”,那麼渴求並不總是導致複吸。人們對毒品的渴求應該可以被表述為多種狀態:要求、打算、期待、預期、強迫性。此外,其他的因素(如負麵情緒等)也可以引發複吸。如筆者在上述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的分析中指出,負麵情緒與複吸密切相關。在目前已有的量表中,將“渴求、情緒問題、拒絕”等可能引發複吸的高危因素都進行考慮的多維量表較少。
Yasukazu(2007)在參考MCQ的基礎上編製了毒品複吸高危量表(Stimulant Relapse Risk Scale for Drug Abusers),綜合考慮了引發複吸的多方麵因素。目前國內學者多從吸毒者內在的人格特質、外在的社會支持以及渴求、戒毒信心等方麵分別研究吸毒行為(耿柳娜,2008;朱小虎,2007;周萍,2002;何倩,2008),綜合考慮引發毒品複吸多維高危因素的研究不多。雖有少數學者從渴求的角度編製了多維量表,但涵蓋範圍仍有局限,如劉克菊等(2006)初步編製了海洛因渴求問卷(包含四個維度:用藥意向、用藥渴望、效果期待與自我控製),但並未涉及環境線索引誘、情緒問題等因素。為了更好預測和控製吸毒人員複吸,筆者初步修訂了中國版的毒品複吸高危量表,以期為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提供測量工具和理論參考。
(一)研究方法
1.量表編製
作者主要依據Yasukazu(2007)的毒品複吸高危量表進行中國版的修訂,同時還查閱了大量有關毒品複吸的其他研究文獻。Yasukazu(2007)將此量表分為五個維度:焦慮和打算吸毒(anxiety and intention to use drug), 情緒問題(emotionality problems), 強迫性地吸毒欲望(compulsivity for drug use), 對毒品作用的正麵期待以致缺乏控製力(positive expectancies and lack of control over drug),缺乏對毒品負麵後果的預期(lack of negative expectancy for drug use)。
首先,由筆者將原量表翻譯成中文,接著請兩位英文專業人員分別將中文回譯為英文,再與中文作比較修改。然後采用半結構訪談法,對隨機選取的醫務人員、戒毒管理人員、吸毒者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各5人進行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根據訪談的結果,刪除了原量表中少量不適合中國吸毒者的題目,如“我被別人的言談所困擾”,因為訪談中了解到,雖然吸毒人群也在乎麵子,但他人的言語評價對他們來說已經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問題。並修改了部分題目的表述(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使其符合中國吸毒者的理解習慣,如原文“如果使用毒品,我將不能控製自己”,改為“隻要我用了少量毒品,我就不能停了”。從而形成了40個題目的初始毒品複吸高危量表。項目評價采用4點量表形式,依次是“不符合、一般、比較符合、非常符合”。
2.被試
選取江蘇省蘇州市戒毒所戒毒人員350名為被試。被試的篩選標準是:年齡在18歲以上;有藥物濫用史;根據心理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DSM-Ⅳ)的評價標準,被診斷為海洛因使用者或海洛因依賴者。由於部分被試在填答問卷時有漏行、錯行情況出現,導致問卷無效,最後得到有效問卷344份。有效問卷中所有被試均為海洛因成癮者,男性236人,女性108人;年齡在16—49之間,平均年齡為2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