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做成一番非凡的事業,我們必須要懷有“野心”,對於未來要抱有強烈而良好的憧憬,隻要可能,都不妨嚐試,如此才能更好地全麵地發展自己。
不管怎麼做也不可能變成現實的夢想,永遠隻是夢想。可能的事業,完全可行的事情卻不是夢想,而是切實的“計劃”。夢想、野心、欲望,既然要擁有它們,那就大膽果斷地選擇看似做不到的東西。無論你夢想有多麼大,別人也不適宜說什麼,說不定還真的實現了呢。
假如有一天你對外吐露了原本認為荒唐的野心,有一些人聽完你的話之後牽製你,或者遠離你,那就等於是承認你有做好這件事的能力。以後你就要更堅定地相信自己,堅持行動到底。
麗茲·羅曼·加勒曾經寫過《哈佛女人》,有一段時間,我常常奉勸那些擔心將來怎樣生活的女性閱讀它。這本書於1986年出版,書中詳細列舉了足夠多的事例,解釋了為何這麼多人不能出色,為何這麼多人不能成功。
其實,女人的成功跟男人的成功一樣,前提是要具備“野心”,野心就是你所渴望實現的目標。沒有目標,就算你能力超人,也不過是成為他人的賺錢機器。隻有明確了目標和野心,你才會一步步向目標邁步前進。
麗茲·羅曼·加勒最初在《華爾街日報》波士頓分局就職,有一天,公司派遣她去紐約工作。這是個絕佳機會,她可以因此承擔更多的責任,完成更多的工作。可是,加勒顯得猶豫不決,原因是她的丈夫在波士頓剛剛成為一名律師,兩個人剛剛在波士頓紮下了根。
當時,報社還從來沒有過女性分局長,加勒最終沒敢接受公司方麵的建議。
後來,她如此寫道:“我太害怕冒險,我太害怕失敗,太過擔心婚姻生活出現問題,因此我不是很有野心的人。”
直到決斷的瞬間來到麵前,我們仍然不明白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唯有在必須作出艱難抉擇的時候,才是我們真正了解自己的時候。
加勒作出了自己的決定之後,公司覺得加勒是那種就是給了機會也不敢於接受挑戰的人,而且畏懼變化。站在組織利益的立場上,的確沒有必要為了那些麵對機會卻拿不出熱情的職員考慮,畢竟渴望工作的人多得不計其數。
對於加勒來說,盡管這是綜合各種情況之後作出的最合理的選擇,卻使她的事業前景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公司對加勒失去了興趣和關注,之後再也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這個世界本來就不輕易賜給人們機會,可是當機會真正到來的時候,卻隻有極少數的人能夠抓住,如果不能充分利用,這是極其殘酷的事情。
麵對挑戰,一定要勇敢向前。若稍微猶豫不決,機會往往就已經一去不返了。假如由於暫時的困難而逃避,不但這次機會,有時連下次、下下次機會都被斷送。或許,人生就是不斷去打開一扇扇新門。我們可以這樣想:你住在一個安樂的房間裏,雖然這個房間不能讓你一切都心滿意足,可是也還算湊合,談不上很幸福,也沒有任何不幸。然而,除了我走進來的那一扇門,還有別的不知道通向哪裏的門。
是不是推門出去,唯有你自己才可以決定這件事。你完全可以繼續留在你目前所處的房間,這個盡管不是完美但也不算差的房間,當然你也可以自主地推門出去。一旦你推門出去,你就再也回不來了,這就是適合每一個人的遊戲規則。
因此,當機會到來時,你一定要記得告訴自己:“隻要我下決心去做,我就一定能夠做好。”不過,他人唯有看到我們把事情做得怎麼樣,才能對我們作出評價。出去,還是留下來,不管你作出何種決定,結果都是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的答案。
“野心”可以促進女人的成功,然而倘若這種“野心”是以挖別人牆腳為前提,或者通過損害他人利益才能實現自己的利益,那就要把這種“野心”放在道德和法律的規定範圍內,學會控製好自己。此外,要對“野心”進行必要的引導,在“零和”環境中,你多占有一點,他人就少獲得一點,因而“野心”一直以來不受歡迎。而如今飛速發展的社會,為雙贏模式的實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你的“野心”對於開拓新的利益空間、探索未來領域,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野心”永無止境,因此要懂得把它調整在一個合適的限度之內,讓它充分發揮對人的積極激勵作用而不損害到他人。假如一個女人在“野心”的極度膨脹下,把自己的私欲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麵,最後的結局也必然是缺乏牢固基礎的成功。因此,激發你的“野心”是你邁向成功的內在動力,懂得控製讓你能夠長久地享有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