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之上的追求12(2 / 3)

客戶內在的需求,客戶往往不知道。內在的需求,隻有通過激活才可以變成顯性的需求,才會產生購買力。

很多企業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是因為很多企業家隻關心成本,隻關心人員工資,隻關心別人是如何做的。於是覺得自己隻需要模仿著做就行了,可是永遠不知道別的企業在想什麼,別的企業在規劃什麼。

就像長鬆谘詢,開始做係統班時,很多企業看不起。但長鬆谘詢做到45家子公司時,出現係統班、行業研究、人才學院、軟件信息化、家庭教育、工具包等產品時,很多培訓公司又感歎長鬆谘詢的發展了。但沒有幾家公司了解長鬆谘詢在想什麼,其實這些產品,長鬆谘詢在四年前都已規劃好了。

贏在創新經營上,贏在戰略規劃上,規劃需要時間,更需要經曆挫折。

時尚,就是引領客戶的需求。

利潤降低,我們怎麼辦

企業家與業務人才都在抱怨現在的錢難掙,其實,是過去的錢太好掙,而現在回歸正常了。以前隻要創業,不管產品有沒有競爭力都能掙錢,而現在產品沒有競爭力就掙不到錢了,這是很正常的。

回歸正常,就是要把沒有社會價值的人與沒有社會價值的產品淘汰掉。

麵對這樣的局麵,我們必須做出轉變。

1.我們的產品必須以滿足客戶價值為基礎。

2.我們的流程以O型服務,也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圓周服務為導向。

3.我們的營銷必須以專家與方案為主導。

如果我們沒有進步,沒有學習計劃,沒有深度研究客戶,隻是以降價為主要手段,肯定沒有利潤。所以,在回歸正常的利潤降低的前提下,自我求變很重要。

過去五年我們生存了下來,但未來五年能否生存下來還是一個難題。多關注客戶、堅守價值、不斷更新、迎接新潮,才有生存希望。

人生是一場尋租

人要想活著,必須以自己的實力來進行交換活著的資源,包括錢、生命、情感,以及維持生命的物質與精神動力。所以,人生需要尋租,以交換的方式來進行,得到資源是核心。

人生的尋租,包括能力尋租、身體尋租、資本尋租、權力尋租、愛尋租。

有能力的人就有能力尋租,得到自己的生命價值資源。我們不斷地求學、進步,無非就是增加能尋租的資本,讓我們活得更好、更有意義、更快樂。所以理解這點後,學習自然會成為一件有動力的事情。

但有些人,沒有機會學習的話,會選擇身體尋租。通過這種方式,換取想要的東西,既是無奈的,也是可悲的。以身體尋租的人,本來是想讓生活變得更好,但傷害的卻是自己的身體。身體尋租,收益低,並且得不到尊重,對後代的影響也很大。我一直有個願望,為這些人做一場培訓,讓他們重新激活生命的希望,找到新的尋租能力。因為在沒有新的尋租能力前,身體尋租可能是他們活在當下的最好辦法。

世界是資本尋租的天下,全球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不需要勞動,卻掌握著全球的資源,通過資源的信息差及對世界物價的控製權,管理控製著地球人的生命。資本尋租,就是通過資本的力量,讓其他的尋租人成為其工作者,並為之獲利的工具。老板與員工的本質是一樣的,在產業鏈中,都是能力尋租的工作者,最後的獲利者是資本尋租的人。

有一種人更可怕,就是權力尋租的人。擁有權力的人,如果是有責任心的人,就能為人類造福,但如果是有私欲的人,管理不好自我,承擔不了責任,最後的結果就是到處權力尋租。

還有一群人,以愛的名義活著,這也是一種尋租。用真愛尋租,建立生命的連接。

人生不過是一場尋租,看清尋租,就看淡了世界。

請好好教育我們的孩子,將來用最有價值的方式進行生命的過程,用能力尋租,用資本尋租,比其他尋租更有意義。所以,從當下開始努力學習吧。

我感謝長鬆谘詢的夥伴,因為大家都在努力用能力進行尋租,這樣活得更有尊嚴、有價值、有成長性。

有效的資源都不完美

資源就是資本與物源,人本身不是資源,人產生了社會價值,便成了資源。無論何時,要善待你的資源。

不要輕易讓一個人成為你的資源,因為他在滿足你價值的同時,你也得滿足他的欲念。

對待資源必須考慮三點。

1.認清誰是有效資源,誰是無效資源。

無效資源是沒有關係的社會圈子,機構中不成長的“老白兔”(經過培訓訓練,經過改革徹底沒希望的一撥人)。這些不但不是資源,很多時候還是負擔。

有效資源,就企業來說隻有三種人:提供產品的人、提供管理係統的人、提供銷售收到現金的人。

2.我從資源那裏得到什麼。

很多人不但想要資源的價值,還要求資源完美,天天抱怨資源不夠好,這是錯誤的。資源向我們付出了價值,我們憑什麼不讓資源有缺點?所以,一味要求完美資源、評論資源不好的人,永遠沒有資源。

3.要想得到資源的核心價值,必須滿足資源的核心利益。

資源最初是靠關係與情感來維護的,後期則是靠規劃與格局來維護的。資源會成長,所以我們也要成長,否則我們留不住資源。

在一個行業裏最權威的專家,很容易成為另一個行業的受害者。除了整合外,最重要的還是刪除,刪除無效的資源,因為無效資源隻會浪費我們的人生與時間。

與資源共贏,任何不單純想利用資源的想法,都會促使別人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你。

凡是用錢就能把一切都交出來的資源,不宜長留。

前期滿足資源利益,中期成就資源夢想,後期放下資源飛翔,是資源利用三部曲。

資源的靈魂,其實不是資,而是源。

千萬富翁與億萬財富的區別:利益鏈條法則

對現在很多成長中的民營企業,大到阿裏巴巴、華為、新東方等,小到剛剛經過創業期的一般公司,從戰略與經營管理層麵進行分析後,我們發現這樣的現象。

? 擁有一家企業100%股份,最高為千萬富翁。

? 擁有一家企業80%股份,能成為五千萬以上富翁。

? 擁有一家企業49%股份,能成為億萬富翁。

? 把自己的分紅降為10%以下,可以創造20億個人財富。

? 把自己的股份降到1%以下,財富隻是一個數字,可成為真正的社會企業家。

因此,讓所有人鏈接銷售額提成鏈與利益鏈,打破原有思維,從而實現利益捆綁。這其中有非常重要的法則。

? 員工拿到的第一筆收入為保障工資。

? 第二筆收入為崗位技能收入,如財務績效工資、生產計件獎、營銷客戶獎。

? 第三筆收入為公司超出目標後的全集團銷售獎。

? 第四筆收入為利益鏈條的分紅獎。

? 第五筆收入為競爭力強的訓練培訓機會。

? 第六筆收入為晉升機會。

? 第七筆收入為排他性福利,如分房機會。

鏈接利益鏈條紐帶的核心為核算賬。不同性質的企業,核算賬有著不同的計算公式。

1.有限責任公司的算賬公式。

公司利潤=銷售額-預收款(公司規定不納入核算的銷售比例)-成本

(包括生產製造成本、采購成本、公攤費用、分攤費用、其他約定費用)-

稅金-發展備用金。

比如,某美容連鎖店,共有6家門店、1個總部,總部每月開支12萬元,其門店核算公式為:單店銷售額-單店所有成本開支-辦卡的預收款-總部分攤定額成本(2萬元/月)-稅金-發展備用金=門店利潤。

門店利潤中,公司拿出30%分配給門店管理人員。

2.項目部核算賬公式。

項目部利潤=項目銷售額-預收款-項目開支-總部營銷費用分攤-總部管理分攤-質保金-營業稅金。

3.事業部核算賬公式。

事業部利潤=總銷售額-分公司/代理商分配部分-總部成本分攤部分-事業部運營費用-研發基金-稅金。

比如,事業部規定,銷售一台洗衣機,銷售公司拿走20%,事業部分配80%,即事業部利潤銷售額按80%計算。

4.銷售子公司核算賬公式。

銷售分公司利潤=總銷售額-事業部分配部分-分公司運營成本-發展備用金-擴張備用金-稅金。

5.集團利潤核算賬公式。

集團利潤=(各事業部利潤-各事業部人員分紅)+(分公司利潤-分公司人員分紅)。

了解以上利益鏈條的法則,可以幫助企業操盤手更好地操盤企業,培養關鍵人才,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推動企業的擴張與快速發展。

不多賣

不論顧客戶需要不需要,逼著或引誘著客戶買產品,結局隻有死路一條。

隻有按照客戶的真實需求去銷售,才會引來重複消費,甚至會帶來轉介紹,實現真正的賣多。這是偉大企業的行為。

不多賣,是一個高貴的經營哲學。

我在美國的一個西餐廳吃飯,碰到了我最愛吃的美國龍蝦飯,於是我一次要了兩份,結果當點餐員問了隻有我一個人吃時,他說“We won’t sell that much, because you won’t need it”。也就是說,不多賣。

不多賣,是站到客戶立場上服務的最低標準。

一個高爾夫球會的總經理,向我推銷他們的球卡,價格100萬元。我很喜歡那個球場,因為它很美。但是那個球場不在我生活的城市,我一年也就能打4~5場,就是沒有球卡,我的成本也隻是5000元左右。當我把我的實際情況告訴他時,他依然不停地推銷,所以我再也沒有去過那個球場。

想辦法多賣產品,已經成為眾多公司研究的核心。

有一次,我的一位客戶(紙業的老板)跟我說:老師,我非常想買你的產品,因為你的產品有實效,但我已報名另一家機構的一個套餐,套餐費300萬元,所以我不能再消費你的產品了。過了一年半,這位客戶又打來電話,說:老師,我那300萬元的套餐到現在還沒有消費,還是來上你的課吧。

如何多賣,如何最大化地把客戶的錢存到自己的手中?當我們用時間去考驗,會發現最終沒有管理好客戶的期望值,不能給客戶提供真正價值的企業,會被客戶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