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德仙欺金某(1 / 1)

《德仙欺金某》

在光緒皇帝初登大寶的年代,寧波有位姓金的先生,因商務之便踏入了繁華的上海灘。在這座東西方交彙的都市裏,他邂逅了一位風塵中的佳人——德仙。德仙是一位來自揚州的女子,性情中自帶著一股不凡的清冷與脫俗,與吳儂軟語間常見的纏綿悱惻大相徑庭,這份獨特,似乎是她自幼生長環境與個人性格交織而成的烙印。

轉眼間,兩月有餘,金先生為博美人一笑,不惜揮金如土,大約耗資銀幣三百有餘,數目之大,足以讓許多人咋舌。然而,這份慷慨並未能換來德仙的真心相待,她反而顯得愈發孤寂落寞。究其緣由,皆因金先生麵容不甚出眾,麵龐略顯麻點且膚色暗沉,實在難以稱得上英俊瀟灑。

德仙曾私下裏輕歎:“人生苦短,貴在及時行樂,縱然財富如春秋時的季子般富可敵國,但若要日日麵對如此容顏,共赴雲雨之歡,又有何樂趣可言?金銀珠寶,我雖不缺,但它們冰冷無溫,嗅之無香,怎能與心之所向相提並論?我又怎會輕易以這些身外之物,去交換那份心靈的契合與情感的共鳴呢?”

如此一番肺腑之言,不僅道出了德仙對愛情純真的追求,也映射出那個時代女性在物質與情感之間艱難抉擇的縮影,讓人不禁對這位風塵女子的內心世界多了幾分理解與同情。

夜幕低垂,已是深夜時分,漏壺滴答,指向了三更天。金某因歸途遙遠,本欲在此客棧投宿,與店家德仙商定好一切。不料,時間流轉,另一位客人不期而至,打破了原先的寧靜。德仙見狀,竟突然反悔,取消了與金某的約定。

金某心中五味雜陳,他誤以為德仙是見錢眼開之人,便試探性地說道:“若你能讓這良宵風月更添幾分樂趣,待到中秋佳節,我必贈你二十大洋,權當是添置些妝點之物的小小心意。”德仙聽後,淡然一笑,婉拒了他的提議,聲稱這份情分還需時日來醞釀。

然而,僅僅過了三日,金某心中不甘,便偷偷折返,隻見德仙正留宿一位年輕俊朗的公子,那公子風度翩翩,宛如濁世中的一股清流,與金某相比,自是更勝一籌。金某頓時明白了自己被奚落的緣由,心中五味雜陳,卻也無奈。他匆匆從袖中取出銀兩,強作鎮定道:“罷了,如今繁華夢醒,除了今夜住宿的費用,我再額外奉上四枚銀幣,作為對你的補償。”

按照慣例,這些銀兩本應由房中的仆婦與堂外的管事平分,但德仙卻全部賞給了下人,隻留給金某四枚銀幣作為打發。金某見狀,心中更是五味雜陳,他憤然說道:“你既已與他人共赴鴛鴦夢,卻又為何這般斤斤計較於我這點蠅頭小利?這筆賬,就如同落花流水,就此一筆勾銷吧!”

德仙聞言,麵色微變,一時語塞,終是怒上心頭,抬手便給了金某一記耳光。在上海灘,這樣的舉動被視為極為不吉,眾人皆側目而視。金某憤慨難平,邀集了多位友人前來評理,而德仙則閉門不出,避而不見。最終,在鴇母的調解下,她設宴賠罪,此事才勉強得以平息,但兩人之間的裂痕,卻已難以彌補。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