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鳳舉止溫雅》
清朝晚期,揚州有一位名叫大金鳳的女子,歲月雖在她身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跡,卻更添了幾分成熟的風韻。她容顏嫣然,舉止間流露出溫文爾雅的氣質,擅長言辭,應對自如,對音樂有著獨到的見解,更兼酒量過人,是江寧淮清橋察院東側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時光回溯至同治初年,那場鹹豐年間的戰火,幾乎將舊時的繁華一燒而盡,昔日的院落遺跡,早已無處尋覓。就連那利涉橋、文德橋一帶,曾以“丁字簾前落日放船好”聞名遐邇的景致,也都被茂密的荒草所覆蓋,顯得格外淒涼。釣魚巷,這個昔日煙花之地,如今雖依舊聚集著眾多女子,卻因環境逼仄、雜亂無章,讓許多文人雅士望而卻步,不願涉足。
然而,在這片衰敗之中,大金鳳的家卻如同一股清流,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她的居所雖不宏大,卻收拾得異常整潔,一塵不染,屋內擺放著精致的笛床與琴幾,每一件物品都擺放得恰到好處,透露出不俗的品味。每當她坐於小樓之上,遠眺鍾山,那山間繚繞的雲霧仿佛穿透了窗欞,與她近在咫尺,整個場景宛如一幅精美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
“這世道雖亂,但總有一處能讓人心安的所在。”大金鳳常常這樣輕歎,她的聲音溫柔而堅定,仿佛能穿透歲月的塵埃,直達人心最柔軟的地方。在這裏,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過往旅人,都能找到一份難得的寧靜與慰藉,仿佛時間在這一刻凝固,讓人忘卻了外界的紛擾與喧囂。
外一篇《李芸負盛名》
在同治壬申年間,江寧城莫愁湖畔,住著一位名叫李芸的女子,她雖年歲稍長,卻風韻猶存,超凡脫俗,是眾女子中的佼佼者。她租賃了一間小屋,依湖而建,四周用青竹編織成籬笆,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雅致樸素的生活氛圍。每日裏,李芸或撫琴自娛,或靜心研墨,神態自若,仿佛世間紛擾都與她無關。
起初,李芸並未在江寧城中名聲大噪。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來自吳門的才子秦鍾吾渡江而來,專程探訪城中佳人。當他見到李芸時,被其獨特的氣質深深吸引,隨即揮毫潑墨,在冷金箋上題下一首讚美之詩。李芸珍視這份難得的認可,將詩箋精心粘貼於屋內圍屏之上,並用碧紗輕輕籠罩,以示珍藏。自此以後,李芸的名字便在白下城(即江寧)迅速傳開,成為了城中人人皆知的紅顏佳人。
李芸性格中最為人稱道的是她的高傲與獨立。她從不輕易向權貴低頭,對於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貴客大賈,即便是門庭若市,她也堅決不予接待。在那個時代,江南之地的風月場所競相追求奢華與靡麗,而李芸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清高與雅致,獨自在院中蒔花種竹,隻參與那些以文會友、品酒論詩的雅集,對那些浮華喧囂的宴會則敬而遠之。
值得一提的是,李芸還有一位胞妹,名為綠媛。綠媛不僅姿容慧麗,比姐姐李芸更添了幾分嬌豔,而且她善於調節酒宴氣氛,總能以機智幽默的言辭讓賓客們開懷大笑,其風采翩翩,令人難以忘懷。此外,綠媛還精通簫笛,每當她吹響手中的樂器,那清越悠揚的旋律便如同天籟之音,足以讓人心曠神怡,忘卻塵世煩惱。因此,士林中人將姐妹二人並稱為“雙絕”,這一美譽,她們當之無愧。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