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奀潔而妍(外一篇)(1 / 1)

《大奀潔而妍》

清朝嘉慶年間,在嶺南的廣州城畔,有一位名叫大奀的女子,她是當時船妓之中獨步一時的佼佼者。大奀姿容清麗脫俗,膚如凝脂,麵若桃花,世人常以稀世明珠、晨間仙露喻其高潔之美,更尊其為花魁,其名聲與身價,一時無兩。

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大奀內心深處卻藏著難以言說的哀愁。她常對人歎息道:“我等同為紅塵中人,每多添一分名望與身價,便如同在身上多添一層卑賤的枷鎖。世人或許以此為榮,於我而言,卻是莫大的悲哀。”這番話,透露出她超脫於世俗名利之外的高潔之誌。

大奀性情高潔,不流於俗。每當遇上那些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名士,她便能敞開心扉,與之談笑風生,言辭間盡顯機智與風趣,卻從不逾越禮教,更無絲毫輕浮之舉。她的這份自尊與自愛,在當時那個環境中顯得尤為難能可貴。

某日,城中一權貴之人,被大奀之美名與才情所吸引,不惜擲下重金五百,隻求能得佳人相伴半月時光。麵對如此誘惑,大奀之母心動不已,欲應允此事。然而大奀卻堅決不從,她深知此路一旦踏足,便再難回頭。在母親的再三勸誘與強迫之下,大奀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絕食抗議,以此表明自己寧死不屈的決心。

在那個被金錢與權勢所籠罩的年代裏,大奀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何為真正的尊嚴與自由。她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洗滌著人們的心靈,也讓後世之人銘記於心。

《麥大安善談謔》

嘉慶年間,廣州城內有一位名叫麥大安的校書先生,其人溫文爾雅,風骨不凡,尤愛結交文人雅士,言談間風趣幽默,終日笑語盈盈,從無倦色,且生活簡樸,不慕虛榮。不久,城中另一位才子繆蓮仙慕名而來,二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仿佛多年老友重逢。

麥大安久聞王笠航大名,對其才情仰慕不已,遂托繆蓮仙以一柄精美團扇為媒,向王笠航求取墨寶。大安本就擅長應酬,加之此番盛情難卻,自是應接不暇,日複一日,竟累至病倒。

某夜,月華如水,繆蓮仙聞訊前來探望。隻見麥大安臥於妝樓之上,病容憔悴,卻強撐病體,坐起身來與蓮仙交談。言談間,大安不時淚光閃爍,顯然心中藏著難以言說的憂慮與苦楚。此情此景,觸動了繆蓮仙的心弦,他當即揮毫潑墨,譜就一曲《師師令》,贈予麥大安以表慰藉:

翠眉雙鎖,又淚珠交墮,此時心事有誰知?

低首向妝台斜坐。甚閑愁,難貼妥,到這般慵惰。

可憐弱體嬌無那,又似風吹花朵。

了無情緒病懨懨,怎得個相思醫可。

燕子樓頭人獨臥,坐悶懷如我。

這首詞的意思是說:“看她翠眉緊鎖,淚珠兒輕輕滑落,此刻心事重重,又有誰能解得?她低頭斜倚妝台旁,那份閑愁,難以名狀,更無法輕易撫平。看她如此慵懶模樣,實則是弱不禁風,嬌弱無比,仿佛風中搖曳的花朵,隨時可能凋零。病中的她,了無生氣,情緒低沉,這相思之病,如何能治得好啊?燕子樓頭,她孤身獨臥,滿腹愁緒,與我一般無二,皆是坐困愁城,心懷苦悶。”

此詞一出,不僅描繪了麥大安當時的病容與心境,更深刻表達了文人間相互理解、同病相憐的深厚情誼。在那個時代,文人墨客常以詩詞歌賦寄托情感,交流心聲,而麥大安與繆蓮仙之間的這段故事,便成為了後人口中傳頌的一段佳話。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