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上海之妓之幺二餘暉(1 / 1)

《幺二餘暉》

光緒與宣統年間,幺二的風光似乎一夜之間褪去了許多色彩。高昂的出局費用,加之每月朔望日的“裝幹濕”慣例,讓許多客人望而卻步,那些曾經繁華的堂子漸漸門庭冷落。於是,坊間流傳起一種名為“六跌倒”的新說法,聽起來既風趣又帶幾分無奈——隻需六枚銀幣,便能讓佳人相伴至夜深,無需再為高昂的費用而站立不安,仿佛連身體都因這份輕鬆而“跌倒”在溫柔鄉裏。

有人好奇地向丹陽的何陟封鹺尹錫打聽這“六圓”背後的計算奧秘。陟封微微一笑,解釋道:“這六圓,實則包含了堂子中的幾項基本開銷。初入門時,‘移茶’一圓,是茶水的費用;若次日再訪,轉局又需一圓,以示新鮮;至夜幕降臨,‘夜廂’二圓,這是幺二及更下等妓女留客住宿的特別費用,長三那裏可沒這等說法,即便是留宿,也不過是借個幹鋪的由頭罷了;最後,還有‘下腳’二圓,算是堂子的雜費與打賞。如此一算,正好是六圓,其餘諸如叫局、吃酒、碰和的額外開銷,便都在這六圓之外了。”

幺二妓院為了吸引顧客,每年重陽前後都會別出心裁,舉辦菊花山盛會。屆時,滿園菊花爭豔,香氣襲人,妓女們身著華服,與客人們置酒賞花,歡聲笑語中盡顯風情萬種。這不僅僅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更是心靈與情感的短暫交融,讓人們在忙碌與疲憊之餘,得以在這片片刻的寧靜與美好中沉醉。

然而,即便有這樣的盛景,也無法掩蓋幺二行業日漸衰落的趨勢。時代的變遷,社會的動蕩,都在無聲地改變著這一切。而那些依舊堅守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或許正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書寫著屬於他們的,最後的輝煌。

同治與光緒年間,有一類名為“草台”的地方,它們隱匿於都市的繁華之中,卻自成一派幽靜與雅致。草台的房間布局深邃,裝飾華麗,每一件家具、每一幅掛畫都透露著不凡的品味。客人踏入此地,便有佳人輕撥琴弦,悠揚的曲調與清新的瓜果香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愜意氛圍。

隨著一盞盞香茗的奉上,一群妝容精致的佳人緩緩步入,她們或笑語盈盈,或眼波流轉,仿佛春日裏最絢爛的花朵,等待著有心人的采摘。客人若是對某位佳人動了情,隻需一個眼神的交換,便能在這草台之上,共赴一場溫柔的鴛鴦夢。即便這夢如同春風般短暫,各奔東西後,那份慰藉與歡愉,也足以驅散旅途的疲憊與心中的愁緒。

相較於那些名聲顯赫的堂名,草台在價格上更為親民,其夜合之資及其他費用均有所降低,因此吸引了不少既想享受風月又不願過多花費的遊子。他們在這裏找到了心靈的慰藉,也體會到了別樣的樂趣。

而與此同時,還有一種名為“私局”的秘密花園,在同光年間悄然興起。私局之地,極為幽靜,非是尋常人所能輕易踏足。這裏的主人或許並不擁有自家的廚娘,但每當宴客之時,總能從外精心挑選美酒佳肴,以饗佳賓。帷帳、被褥等物,皆是精挑細選,務必保持精潔,以營造出一個溫馨而雅致的私人空間。

花朝月夕,當佳客紛至遝來,他們便圍爐煮茗,舉杯共飲,談笑風生間,別有一番風味。這種私密而精致的聚會方式,成為了當時許多文人墨客與風流雅士的最愛。

時光流轉至光緒初年,城中的草台與私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數量之多,竟達三百餘家。而城中的客棧旅館,也往往藏有麗姬,她們不僅為旅客提供住宿之便,更在客人需要時,給予溫柔的慰藉,使得遠道而來的旅人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與幸福。這種集住宿與風月於一體的特殊旅館,被時人稱為“花寓”,成為了同光年間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然而,到了光緒中葉,隨著社會的變遷與風氣的轉變,旅館中的流妓雖仍寄居營業,但已不再是旅館主人所獨有的“搖錢樹”。客人們可以自由地前往探訪,但那份純粹與私密,似乎已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淡去。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