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澳門有番攤館(外一篇)(1 / 1)

《澳門有番攤館》

澳門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清朝時劃歸葡萄牙統治,但因與廣州緊密接壤,其賭風盛行,幾乎隨處可見番攤館的蹤跡。在清朝時期,澳門成為了一個獨特的賭博文化聚集地,吸引了眾多賭徒和觀光者。

對於那些熱衷賭博的賭徒而言,澳門的賭場無疑是他們每日必去的場所,他們懷揣著對勝利的渴望,希望能在這場博弈中有所斬獲。即便是偶爾涉足的遊客,也會被賭場內熱情的招待和恭敬的禮儀所吸引,使得他們流連忘返。

更為特別的是,澳門賭場還專門雇傭了代博之人,他們為客人下注,並且會全力以赴確保客人獲勝。如果客人不幸失利,這些代博之人會主動承擔責任,為客人挽回損失。這種服務不僅讓客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也增加了賭博的刺激性和趣味性。

在客人賭博的同時,賭場還為他們準備了豐盛的酒肴和鴉片,讓他們盡情享受。此外,賭場還招來了妓女為客人侑酒助興,使得整個賭博過程更加愉快和放鬆。客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享受著賭博的樂趣,忘卻了世俗的煩惱。

當賭博結束後,賭場會提供詳細的賬籍供客人查閱。如果客人贏得了賭局,雖然贏得的賭注可能並不多,但加上酒肴、鴉片以及妓女的纏頭之資,客人往往需要支付數圓或十數圓的銀幣作為費用。這種消費模式不僅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奢侈風氣,也反映了澳門賭場獨特的經營模式。

總的來說,清朝時期的澳門賭場是一個充滿刺激和樂趣的地方,它吸引了眾多賭徒和遊客前來體驗。在這裏,人們可以忘卻世俗的煩惱,盡情享受賭博帶來的樂趣和刺激。同時,賭場也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和獨特的經營模式,成為了當時社會的一個獨特文化現象。

《壓寶壓叉》

在清朝的街頭巷尾,人們常可目睹一種名為“壓寶”與“壓叉”的民間賭戲。這兩種遊戲不僅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娛樂風尚,還折射出了清朝中後期社會的複雜麵貌。

壓寶,顧名思義,乃是一種通過投擲製錢來決定勝負的賭戲。參與者將一枚製錢放入盒中,盒內設有青龍、白虎、前、後四個區域。當盒蓋打開,製錢落在哪個區域,便以該區域所代表的“寶”字為勝。這種簡單的規則下,卻蘊藏著無盡的懸念與刺激,吸引了眾多民眾駐足圍觀,甚至參與其中。

而壓叉則是一種更為複雜的賭戲。參與者需將兩枚製錢拋出,使它們在空中旋轉。待其即將落地之際,迅速用手將其按住。此時,兩枚製錢的正反麵組合便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若是一陰一陽,則稱之為“叉”。其中,若一枚製錢顏色稍赤,則稱為“陽”,即“前叉”;若顏色稍暗,則稱為“陰”,即“後叉”。參與者們需根據這些細微的差異來判斷勝負,使得遊戲更加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

在壓寶與壓叉的遊戲中,通常會推選一名“榰”(即莊家),他的資金必須數倍於其他參與者,方可與眾對敵。莊家負責主持遊戲,管理輸贏的賬目,確保遊戲的公平與秩序。而參與者則不限人數,有時可容納數十人同時參與。這種大規模的賭博活動,往往吸引了不少遊手好閑之徒和惡少參與,他們喧囂叫嚷,甚至引發鬥毆和盜竊事件,給社會帶來了不少負麵影響。

光緒中葉時期,壓寶與壓叉等賭戲在士大夫階層中頗為流行。這些文人墨客們在閑暇之餘,也會參與這種民間賭戲以尋求刺激和娛樂。然而,這也使得賭博風氣在士大夫階層中逐漸蔓延開來,對社會風氣產生了不良影響。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