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顛和尚蹤跡詭異(外一篇)(1 / 1)

《顛和尚蹤跡詭異》

在繁華的長安城裏,有一位與眾不同的和尚,名叫顛和尚。他行蹤詭異,難以捉摸,總是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有一天,蜀地的按察使特地前往長安,將顛和尚恭恭敬敬地迎請到成都。雖然按察使對顛和尚禮遇有加,但顛和尚卻常常當麵斥責他,毫不客氣,令人驚訝。

有一天,顛和尚竟然在市集中大吃狗肉,帽簷上還插著一朵鮮花,身後跟著一群乞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他們一行人來到了昭覺寺,顛和尚見到丈雪禪師後,便開始嬉笑怒罵,詼諧不已。丈雪禪師雖然是一代高僧,但麵對顛和尚的調侃,也不禁感到敬畏和忌憚。

有一天,顛和尚騎著馬出了城,走了幾裏路後,他突然對馬夫說:“我要回去了。”說完,他便舍棄了馬匹,徒步離去。按察使得知後,急忙派人追趕,想要送上一些盤纏,但顛和尚卻婉言謝絕。

此後,顛和尚便往來於秦地和蜀地的棧道中,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畫一幅達摩像送給當地人。他的畫作不僅技藝精湛,而且寓意深遠,令人歎為觀止。

最終,顛和尚回到了長安。幾天後,他便靜靜地坐在禪房裏,與世長辭,坐化而去。他的離去雖然平靜,但留下的故事卻讓人們津津樂道,傳頌至今。

外一篇《懸崖為牧雲和尚付法弟子》

在嘉興,有一位名叫陸行筏的僧人,他的法號叫做懸崖。他師從牧雲和尚,是牧雲和尚的得意弟子。牧雲和尚是清朝時期的一位傑出高僧,他的俗家姓氏是張,字牧雲,出生於江蘇常熟。他的生活年代大約是在清朝世祖順治十七年前後。在明朝末期,他選擇在興福禪寺剃發為僧,隨後又主持了古南、鶴林、天福等多座寺廟。通門高僧與當時的士大夫們交往甚密,因此得到了許多文人學士的讚譽。他著有《懶齋別集》十四卷,其中包括雜文三卷、書啟三卷、頌讚偈語二卷以及詩六卷。這些著作都被收錄在《四庫總目》中,流傳至今。

陸行筏一心向佛,他希望能找到一個幽靜的地方,專心修行。有一天,他來到了古南的西北方,發現了一片距離古南大約百武(一武是155米,百武是15500米,15.5公裏)的地方。這裏三麵臨水,環境清幽,非常適合修行。陸行筏非常高興,決定在這裏建造一所精舍。他費盡心思,親自動手,終於建成了一所小巧而精致的屋子。牧雲和尚得知後,親自前來參觀,並給這所精舍起名為“觀瀾”。

在觀瀾精舍裏,陸行筏開始了他的修行生活。他每天早起誦經,晚上打坐冥想,過著簡單而充實的生活。他的修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參觀學習,觀瀾精舍的名聲也漸漸傳開了。

幾年後,陸行筏被選為古南院的主持。他盡心盡力地管理著古南院,讓古南院成為了當時佛教界的一顆璀璨明珠。然而,他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反而更加謙遜地修行。

在主持古南院數年後,陸行筏決定退隱。他回到了西溪之上,重新回到了他最初修行的觀瀾精舍。在這裏,他度過了餘生,直到最後靜靜地離開人世。

陸行筏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修行之路雖然坎坷,但他始終堅守初心,最終成為了一代高僧。他的故事也成為了嘉興乃至整個佛教界的一段佳話,激勵著後人不斷追求真理,不斷修行。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