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看到這一幕,頓時痛哭失聲,他跪倒在地,稱呼世祖皇帝為師父,並詳細講述了師父的囑托。世祖皇帝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徒弟尋找的師父,竟然是自己前世的化身。於是,世祖皇帝帶著徒弟,一同前往普陀山的深岩之中,尋找那位老僧的蹤跡。
據說,清朝的聖祖皇帝曾經六次巡遊江南,其實也是為了探訪世祖皇帝的蹤跡。這段傳奇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傳頌的佳話。
在清朝的宮廷深處,有一個關於世祖皇帝的秘密傳說。據說世祖皇帝有一位寵愛的妃子,正是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當董小宛去世後,世祖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對塵世產生了強烈的厭倦感。他發誓要離開皇宮,前往深山學習佛法。於是,他秘密出逃,來到了距離京城五十裏的天台寺,成為了一名僧人。
這個秘密,在吳梅村的清涼山讚佛詩中得到了隱晦的證實。詩中寫道:“我本西方一衲子,黃袍換卻紫袈裟。”這句詩似乎暗示了世祖皇帝放棄皇位,轉而投身佛門的決心。同時,世祖皇帝對太後下嫁攝政王一事也感到憤慨,這也是他出家的原因之一。
在天台寺中,有一尊蠟製的僧裝世祖皇帝像。這尊佛像戴著寶冠,披著黃龍袍,大小與真人相仿。它的麵部特征和骨骼結構與宮中收藏的世祖畫像頗為相似。佛像的左側立有一塊石碑,上麵刻著“天地不朽”四個大字。
康熙皇帝多次親臨天台寺,賜予匾額和金帛,顯示出他對這座寺廟的特殊關注。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天台寺確實是世祖皇帝遁跡的地方。
還有傳說,在杭州西湖的羅漢堂塑像中,有一尊身著黃蓋黃袍的佛像,被認為是世祖皇帝的化身。這尊佛像是在康熙皇帝南巡時塑造的,進一步證實了世祖皇帝出家的傳聞。
世祖皇帝出家的消息,其實王大臣們也都心知肚明。據說,當初他離開皇宮時,曾對鼇拜說:“將來新皇帝登基時,我一定會回來觀禮。”這句話既表達了他對皇位的淡泊,也透露出他對國家的深情厚意。
還有傳說,世祖皇帝在出走之際,親自書寫了遺詔,並將一枚常禦玉扳指放在案上作為鎮物。遺詔中,他以十件事情自責,認為自己不足以君臨天下。這份遺詔的存在,進一步證明了世祖皇帝出家的真實性。
關於世祖皇帝的忌辰,也有一種說法。據說他是在順治辛醜年的正月初一日出走的,但忌辰卻推遲到了初七日。這是因為在他出走後,宮中仍秘密派人四處尋找,直到初七日仍未找到,才不得不宣布他的離世。
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某家藏有欽天監刊刻的順治二十五六年的時憲書。盡管世祖皇帝已經出亡,但宮中頒布的時憲書仍使用順治年號,直到康熙年號正式使用。這顯示出宮中對於世祖皇帝的深深懷念和不忍改元之情。
這些傳說和細節,都為世祖皇帝出家的故事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而玉琳禪師的悟道之旅,似乎也與世祖皇帝的故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們的命運,如同兩條交織的線索,共同編織著清朝初期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