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張保以盜緝盜(1 / 1)

《張保以盜緝盜》

在閩、浙兩省交界處的海岸線上,蔡牽與張保這兩股海盜勢力曾一度十分猖獗。他們駕駛著戰船,像狼群一般橫行霸道,當地海上的漁民聞風喪膽,朝廷派來的官軍也時常對他們束手無策。蔡、張二人的勢力越來越大,膽子也越來越大,到最後,甚至敢打官船的主意。官府終於忍無可忍,上報朝廷,聯合幾省的力量打算徹底消滅蔡、張這兩股海上力量。在這一次官軍的大規模征討下,張保終於力竭,向官軍投降。此時的官府正缺少軍事力量,就答應了張保的請降。為了表彰他的貢獻,朝廷授予他參將的職位。此時,有人建議提拔他為總兵,以示羈糜之意,但桐城守將姚石甫卻在大吏麵前提出了反對意見。

姚石甫言辭懇切地說:“張保並無尺寸之功,隻是在窮蹙無路的情況下乞降。如今他已官至三品,我們已經給予他足夠的寬厚待遇。如果再升遷提拔,那何以服眾?不如以海洋緝盜之責來約束他,這樣如果他能剿滅海盜,到時候就論功行賞他。如果他不能完成任務,就按有罪及時貶謫,也不算過分苛刻他。”大吏覺得這個“以盜緝盜”的方法甚好,就同意了姚石甫的建議。

最終,張保在海上奔走緝盜,雖然屢立戰功,但最終還是因為出身是賊寇,得不到朝廷的提拔和重視。甚至偶有失敗還會遭到朝廷的怪罪。他的命運如同飄搖的海盜船,時而高歌猛進,時而陷入困境,最終在一次與海盜的征戰中沉沒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

姚石甫的言論不由得讓人想到了水泊梁山上的108將。他們也是被朝廷招安以後被派去征殺四方,雖然滅掉了很多賊寇,最終也是將自己的部隊消耗殆盡。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風雲變幻和人物的命運沉浮。張保這個原本在海上橫行的海盜,最終在官軍的打擊下投降,並成為朝廷的一員。然而,他的命運並沒有因此而改變,而是在姚石甫的智慧策略下,最終在海上緝盜的道路上消磨殆盡。

同時,這個故事也揭示了那個時代的複雜性。海盜問題在閩浙沿海一帶由來已久,官軍與海盜之間的鬥爭也持續了很長時間。姚石甫的處理方式雖然巧妙,但也隻是權宜之計,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這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麵臨的複雜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和挑戰如同暗礁險灘一般潛伏在前進的路上,需要人們以智慧和勇氣去麵對和解決。

在混亂飄搖的曆史背景下,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起伏是常態。張保雖然在海上風光一時,但最終還是走向了悲劇的結局。無論是我們剛才提到的水泊梁山,還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張保。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故事的背景都是發生在風雨飄搖的動蕩時代。朝廷無力穩固民生,為了活著整個社會賊盜草寇四起。但是很多團體雖然幹著草寇的買賣,但是從心裏還是不願意讓子孫後代背著賊子賊孫的罵名的。雖然被詔安後為國捐軀,但是能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好名聲但是就是他們最後的一點追求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