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巴蜀之風——四川作家歐陽明小說印象(1 / 2)

袁炳發

和歐陽明見麵三次。第一次是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廈門,第二次是在他的故鄉四川樂至,第三次是他出差哈爾濱。

謀麵雖隻三次,但重要的是,我們彼此的心靈卻一次比一次走近了。歐陽有東北人的慷慨豪邁之氣,喝酒不忸怩,不娘兒們態,有爺們兒氣派,這一點與我很投緣,因此,我們的相聚便有了許多快樂的回憶。

我這人有個特點,喜歡看朋友的小說,因此近兩年比較關注歐陽明的創作。巴蜀之地文化積澱厚重多元,“芙蓉國裏盡朝暉”嘛。有這樣的思想準備給我指路,讀歐陽明的小說時,驚喜也就不驚喜了,是意料之中。

讀過歐陽明的許多小說之後,我總結了三點,這也是他創作的長處。

悲憫:

歐陽明有一顆悲憫之心。這是我敬重他的原因之一。一個作家有多少悲憫,就會付出多少愛,對這世界的愛,仁愛,煥發出純美之光。比如,他的小小說《揮手》,寫了一對好兄弟,具有知己朋友的緣分:同庚,同時參加工作,同單位,同一天結婚,同在一個社區安居,同時退休……這樣的緣分讓他們成為一生一世的朋友。到他們同樣失去妻子,同樣衰老到不能離開家門時,兄弟之愛凝結成真誠的牽掛,隻希望對方好。他們約定每天上午十點在自家窗戶前揮手致意,讓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實際也是友情和安慰的存在。我讀到這裏時不禁潸然淚下,非常感動。這篇小小說沒有旁枝末節,我看著那些小溪流一樣流淌的文字,竟然是純粹的情感的流淌,不摻雜物質的描寫,不表述任何人生的坎坷。其實人這一生又怎麼能脫離得了這些要命的俗物呢?但是,大寫的人,卻能夠在人生最後的旅行中摒棄那些羈絆,隻奉獻——當然也將獲得那些令人安心的情感。

眼睛:

歐陽明還有一雙靈敏的眼睛,捕捉日常生活中種種尖銳的矛盾,並有能力輕柔化解。這一點我很感興趣。現代婚姻家庭一個突出矛盾就是越來越脆弱的夫妻感情。這也是作家常常觀照和發掘的題材。歐陽明眼光有獨到之處,他善於把悲劇轉化成喜劇,裏麵的積極意義讓我讚賞,而他直麵家庭矛盾的平和心態也能說服我,我想我以一個讀者的眼光思量,歐陽明那種輕鬆還原婚姻本質的能力,使他能夠很快地得到大多數讀者的認同。列舉小小說《味道》,丈夫出軌,妻子沒有打沒有鬧,卻解決了問題。她把丈夫化成“繞指柔”,隻是在丈夫的餐桌上先後擺出兩碗菜:青椒炒肉絲。丈夫很詫異,問這碗和那碗不是一樣的麼?妻子說是啊,是一樣的可你為什麼老往別人家裏跑呢?小說到此戛然而止,卻仿佛淩厲而清脆的鞭子在半空中狠狠抽了一下,餘韻嫋嫋。我想小說之外的餘韻是,即使丈夫不能立馬回歸,最後的結果也是可以預見的,這樣伶俐理性的妻子,“馴”夫技藝實在技高一籌,丈夫必將乖乖回歸。而在這個故事中,歐陽明的獨到之處,也使他具有舉重若輕的能力,把一個不確定的危險的矛盾化解為三方均無傷害,而又絕對負有道義、原則、寬容、不妥協的團圓結局。似乎存在著一個善意的勸告,勸告那些迷途的女人,有一種解決方法更地道:就是使男人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