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主規定了我們或許無法左右自己這輩子是不平等的,但死亡是宇宙中唯一平等的。
永生,在我們那裏純粹是癡心妄想
宇宙的定義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在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唯一一顆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不斷膨脹:
暗能量占據宇宙全部物質的74%,它是宇宙加速膨脹的推手。宇宙的膨脹進程處於兩種相克的力量平衡之中,如同陰陽相克。其中的一種力量是引力,它們的作用使膨脹減速,而另一種強大的反製力量則是暗能量,它使宇宙加速膨脹。而現在看來,暗能量勝出了。宇宙中可見物質遠遠不足以把宇宙連成一片,如果不是存在一種神秘而不可見的物質,星係早就分崩離析。科學家把這種看不見的神秘物質稱為“暗物質”。
加速膨脹:
研究人員計算出目前的宇宙膨脹速度,即所謂哈勃常數,約為73.2公裏\/(秒·百萬秒差距)。每百萬秒差距相當於326萬光年,因此一個星係與地球的距離每增加百萬秒差距,其遠離地球的速度每秒就增加73.2公裏。這意味著,在98億年內,宇宙天體間的距離將擴大一倍。
宇宙的結局:
熱力學定律不會讓宇宙獲得永生
太陽係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由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係小天體。
行星際物質:除了光之外,太陽也不斷的放射出電子流,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風,有時甚至出現太陽風暴。微粒子流的速度為每小時150萬公裏,在太陽係內創造出稀薄的大氣層(太陽圈),範圍至少達到100天文單位(日球層頂),也就是我們所認知的行星際物質。太陽的黑子周期和頻繁的閃焰、日冕物質拋射在太陽圈內造成的幹擾,產生了太空氣候。伴隨太陽自轉而轉動的磁場在行星際物質中所產生的太陽圈電流片,是太陽係內最大的結構。
地球的磁場從與太陽風的互動中保護著地球大氣層。水星和金星則沒有磁場,太陽風使它們的大氣層逐漸流失至太空中。太陽風和地球磁場交互作用產生的極光,可以在接近地球的磁極(如南極與北極)的附近看見。
宇宙線是來自太陽係外的,太陽圈屏障著太陽係,行星的磁場也為行星自身提供了一些保護。宇宙線在星際物質內的密度和太陽磁場周期的強度變動有關,因此宇宙線在太陽係內的變動幅度究竟是多少,在未來仍未探為明。
行星際物質至少在在兩個盤狀區域內聚集成宇宙塵。第一個區域是黃道塵雲,位於內太陽係,並且是黃道光的起因。它們可能是小行星帶內的天體和行星相互撞擊所產生的。第二個區域大約伸展在10~40天文單位的範圍內,可能是柯伊伯帶內的天體在相似的互相撞擊下產生的。
暗物質和暗能量:宇宙中的無形力量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宇宙中的兩大神秘成分。盡管它們無法直接觀測到,但科學家相信它們占據了宇宙總質量的95%左右,對宇宙的演化起著關鍵作用。
我們完全可以將宇宙想象為人體,人有生老病死,宇宙亦不除外,人的細胞會壞死,不斷的重生,而宇宙新的行星不斷誕生,舊的生命不斷死去,白細胞就仿佛如黑洞一般,吞噬那些壞死的,無用的,對人體有害的細胞,將你的思維擴展到人體,宇宙就猶如人體一般有7,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個原子組成,而每一個原子核的內部,99.9999999%的空間都是空的,所以你可以將他們無限切割切割再切割,他們也不會縮小…
地球的外圍籠罩著一層透明的能量場,科學家們稱之為“光幕”。這層光幕既保護著地球免受宇宙射線和其他有害物質的侵襲,也維持著地球的生態環境平衡。每當夜晚降臨,光幕會散發出淡淡的藍光,仿佛是地球的守護者,靜靜地守護著這片藍色星球。
銀河係是一個巨型螺旋星係,包含大約2000億顆像太陽一樣的恒星。它的直徑約10萬光年,厚度約1000光年。太陽係是銀河係中的一個小小的角落,距離銀河係中心大約2.5萬光年。銀河係中心有一個非常密集的核心區域,那裏有大量的星雲和恒星形成活動,還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銀河係中的恒星種類繁多,包括紅矮星、白矮星、中等質量的恒星、超巨星等。其中,紅矮星是最常見的一種恒星,它們的質量隻有太陽的十分之一左右,壽命也非常長,可能達到數十億年之久。白矮星則是一種質量較小、體積較小、溫度較高的恒星,是恒星演化的最終階段之一。超巨星是一種非常大質量的恒星,它們的質量可能是太陽的幾十倍,壽命很短,隻有幾百萬年左右。
銀河係中的行星
我們已經發現了很多銀河係中的行星,其中一些行星可能是宜居的。它們可能擁有適宜的到恒星的距離、適宜的大氣層和適宜的溫度,可以支持類似地球生命存在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