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係是一個新生的生命,137億年前“奇點”爆炸誕生了這片三維宇宙,並且這片宇宙還在無限的擴張,它好像並沒有停止下來的意思。
物質,空間,時間在人們的認知裏是可以無限分割的,比如π,他可以無限循環下去,如深不見底的深淵一樣。
而深淵遲早有一天會見底,而它卻不會,至少在人們的思維中,是這樣的。
物質是連續的,循環的,即使無限分割下去,我們永遠也得不到一個無法再分割的最小顆粒,,持續分割,再分割下去後,我們來到了原子世界
曾有人認為,也就是德莫克利認為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不可穿透,不可分割的實體,一切原子都有著相同的本質
本質不同,如果非要說出什麼不同,形狀,大小,重量,排列位置有所不同
萬物生,萬物盛,萬物滅,原子不會毀滅,他們隻會轉移到新生的物體之上持續
後來科學家們的確發現了原子的存在,但它卻不是最小的粒子,它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質子和中子又由被膠子束縛著的誇克組成。
從目前為止的情況看,電子和誇克似乎都是最小的“基本粒子”。之所以說它們是基本粒子,是因為任何與這些粒子的結構相關的現象,在人類以往實驗中都沒有觀察到,它們像是一個不可再分的點,而不像質子、中子、原子核和原子那樣,有可測量的大小,可一直組合裂變。
粒子物理學家們建立了一個標準模型,來解釋目前已發現的所有粒子和它們之間的作用力。但並不像德謨克利特說的那樣,隻存在“原子”這樣一種最小粒子,標準模型中包括了62種基本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剛剛被找到,這樣標準模型中所有粒子的存在都已得到了證明。
然而這些今天被稱為基本粒子的東西,就一定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嗎?人們以前曾經認為原子是最小粒子,但後來發現它其實是個複合體。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今天不可再分的東西,明天有沒有可能發現它又隻是個複合體呢?
這樣的過程,有沒有盡頭呢?假如從量子論的角度來看,世界不是光滑的,在粒子世界中,物質、能量、時間、空間都表現出不連續的特征來,因而世界必定不可能無限分割下去,最小粒子必定存在。
但這種分割,到什麼時候才是盡頭,最小粒子究竟是多小呢?,這將一直困惑著人類,伴隨人類的毀滅…
仍需提示的是,地球是我們永遠的家園,不可再生,愛護環境!愛護地球!人人有責!
迄今為止宇宙中每天都有200007500萬顆新星誕生,科學家們發現,地球每自轉100年,就會變慢17毫秒,也許我們並沒有感覺到,但隻要我們細心觀測,就會發現時間好像變長,或變快變慢。
遠古恐龍時代地球的一天隻有22個小時,2023為24個小時,而到3036年地球時速變為了31個小時。
我們所處的龐大的銀河係目前預估計有數千億顆行星,即使其中隻有1%的適居星球,那麼在這片宇宙一定有數10億顆可適居星球,銀河係並不存在於人類一種生命
人類應該考慮的是對地球的保護,如果有一天地球麵臨毀滅,那麼我們是否會考慮到火星殖民地的那張單程車票。
青山綠水,便是金山銀山!
也許你可能會想,我可能活不到那個時候,我的後代存亡與我有何關係?如果你這麼想,那我也沒有什麼辦法,這是一個忠告!
地球是獨一無二的,在整個銀河係當中我前麵提到過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另外還有數萬個中小黑洞環繞在他們的周圍,他們不斷吞噬周圍的星體,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也會被吞噬
我們已經試過很多方法去逃離銀河係,但我們發現,地球就好像一個被包裹很多層的雞蛋,我們無法逃出去,外界也無法發現我們,除非通過暗物質蟲洞!去往另一個維度宇宙。
宇宙爆炸之初,物質隻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宇宙爆炸之後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並複合成為通常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恒星和星係,最終形成我們如今所看到
熱力學定律表示,宇宙不會永生,當宇宙中新的恒星無法誕生時,宇宙抵達熱寂平衡點,宇宙的狀態如同誕生之初的那一碗湯狀時
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中。
熱寂是熱力學上的終點,整個宇宙任何一處的溫度都僅僅比絕對零度高一些,這意味著沒有東西會幸存下來。少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結局如果是大坍縮,所有的物質最終都會變成原子狀態,再經過一次偶然的量子漲落,新一輪的大爆炸又形成了,下一個宇宙誕生。
不論你用任何辦法,任何方式,任何形式,傳說中那些所謂的長生根本不存在,生命隻能延續,但不可能永遠延續,終會有死亡,誰也無法逃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