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甜蜜愛戀,愛情生活中的心理博弈(1 / 3)

婚戀心理學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戀情是甜蜜的,婚姻是幸福的,但是男人和女人在相處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許多難題和困惑,也總會有一些你想不明白的事兒:結婚後如何兼顧工作和家庭?怎樣處理好兩個家庭之間的關係?愛情和婚姻中的疑難雜症可謂多種多樣,讓人頭疼。如果你懂一點婚戀心理學,掌握愛人和自己的心理,那麼在愛情的路上你會走得更加順暢。

戰勝婚姻恐懼症

現代社會的男女青年,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即使工作之後,也是自己賺錢自己花,不用去考慮太多生活上的瑣事。愛情是美好的,戀愛是誘人的,都市男女經曆了愛情的洗禮,總希望有個穩定的結局,但是一思及成家後的責任、束縛,很多女人猶豫了,退縮了,甚至出現“逃婚”事件,在這個“婚戀自由”的社會屢屢上演。

老人們都說,戀愛、結婚、生孩子本是人生三大喜事,可是隨著婚期的臨近,許多準新娘準新郎都從心理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這被稱為“婚前恐懼症”。“婚前恐懼症”又叫“結婚恐懼症”,是在新人舉行結婚儀式前一周或一個月最容易產生的消極心理情緒。心理學家說,這其實是一種“回避心理”在作祟。

當然,“婚前恐懼症”是那些已經有婚約或者即將舉行婚禮的人才會出現的狀況,而現代社會,很多年輕人戀愛期間就已經患上了“婚姻恐懼症”。網絡發達,信息傳播自由、迅速,使人類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然而麵對媒體鋪天蓋地的對婚姻的分析,對“圍城”的剖解,人們過早地認識到了婚姻的責任和麻煩:婚後的瑣事、孩子的生養教育、婆媳關係的處理以及老公是否會出軌等問題都早已列上了女性“婚姻賬單”之上。很多人因為怕自己無法承擔如此多的壓力而選擇不婚或者延遲婚期。

就像小林說的:我是個80後的女孩子,一直都沒有談過戀愛,我所在的公司,有很多男同事都離婚了,如婆媳關係處理不好的,如有一方有外遇的,這讓我感到婚姻太不可靠了,也讓我不敢輕易相信男人。我擔心,自己也會經曆戀愛、結婚然後再離婚的過程,如果那樣,還不如一直單身,因此便對一些對我有好感的男孩敬而遠之。可每當節假日來臨的時候,我又感到特別寂寞,甚至連個發短信問候我的男孩都沒有,我又覺得自己很失敗。現在,我時常處於這樣矛盾的心情中,無法排解。

每個人對婚姻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擔心,像小林一樣的女孩子在如今的社會上有很多,一方麵被愛情吸引,一方麵又害怕責任太重、自由被束縛,在愛與不愛之間徘徊多年,蹉跎了大好青春,到最後還是沒有找出答案。

一位心理學家在課堂上經過這樣一個故事:

瓊斯是明星報的年輕記者,他對自己的工作表現很不滿意,總認為自己的能力平平,畏懼接受看似有一定難度的工作任務,因此他的工作總是停留在打雜的檔次。

有一天,報社新聞采訪部的上司交給瓊斯一個任務:“你去采訪一下大法官布蘭代斯吧?”

瓊斯大吃了一驚,說道:“要我去采訪大法官布蘭代斯?人家根本就不認識我,又怎麼肯單獨來接見我呢?”

“你不去試試又怎麼知道人家不肯接見你?”新聞采訪部的上司顯然有些生氣了,“年輕人呢,你必須學著獨立行動才行,否則永遠也成長不起來的!”

說完,新聞采訪部的上司就摸起電話撥了一串數字:“喂,請問是大法官布蘭代斯秘書處嗎?我是明星報的新聞記者瓊斯(站在旁邊的瓊斯驚訝得張大了嘴巴),有一篇稿子想去采訪大法官先生,不知道是否可以安排接見一下?”

隻聽電話那一端愉快地答應了:“好的,那就安排在今天下午吧……”

放下電話,新聞采訪部的上司拍著瓊斯的肩膀說:“喏,我已經給你預約好了,是下午一點十五分,你記得按時過去!”

接下來的新聞采訪,瓊斯進行得非常順利,而且稿子也寫得特別好。

後來,瓊斯不止一次地對人說道:“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學會了單刀直入的做法,雖然做起來不太容易但卻十分有用。因為,隻要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那麼下一次也就容易得多了。”

戰勝恐懼,也許那隻是一小步,但是那一步你邁出去了,對你的人生發展就有很大的意義。對自己來說這是一種突破,戰勝了自己內心的怯懦。

人們對婚姻的恐懼,似乎就像瓊斯不敢相信自己有能力去采訪大法官一樣,他認為高高在上的大法官不是他一個新上任的小記者能夠企及的。然而他這種擔心全是來自於別人的經曆教訓,或者說隻單單地是對未知的一種恐懼。心理學家說,麵對婚姻,人們應多看看婚姻中美好的部分,隻看到婚姻中陰暗的部分,不可能正確認識婚姻的美好和意義。正確審視周邊人的婚姻生活,你會發現失敗的婚姻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多,甜蜜的三口之家比比皆是。

有人說“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腳隻有自己知道”,對於那些還沒有穿上婚姻這雙鞋的人,聽了別人說鞋子小就認為所有鞋子都是小的,聽別人說鞋子磨腳便打消了穿鞋的念頭,殊不知也有很多人正在享受著雙腳有鞋子保護的溫暖和樂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的鞋子隻有自己試了才能知道好與不好。

心理啟示

生活中或許真的有很多不幸的婚姻,但一方麵是由於每個人性格的差異,一方麵也是由於媒體的渲染。你可以經常和身邊已結婚的朋友探討婚姻生活的美好,增加自己對婚姻的憧憬。此外,有戀人的可以和對方徹談一次,分析你和他料理生活的弱點,共同商量結婚以後遇到此類情況的應對措施。同時展望以後婚姻生活的美好,增加對婚姻的信心。仔細看看,其實身邊幸福的例子很多,多看看幸福的婚姻,多想想好的方麵,一切恐懼都會煙消雲散。我們不能因為一顆葡萄酸就認定所有葡萄都是酸的,說不定有些人還比較喜歡酸的呢?

幸福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不同的女人,對幸福婚姻的定義也不同。屈從於虛榮心的,把那一點心力,都放在維持表麵的榮耀上,哪怕內心已經一片黯然;也有的女人是務實派,和先生雙雙出現在社交場合時,小鳥依人,溫柔賢惠,回到家裏,才徹底放鬆,恢複“野蠻老婆”的本來麵目。幸福與不幸福,本來也沒有絕對的界限,如果你所求的,就是你所得的,也就可以滿足。可是如果在自己內心,也總是充塞著無法排解的委屈,那麼很可能就要出問題了。

有一個名叫韋格的奧地利女孩,天生麗質,聰慧可人。她在一所大學專修油畫,她的男友為她籌備個人畫展。當出現經濟危機時,男友鼓勵她參加世界小姐選美大賽,因為初賽的獎金高達5000美元。她去了,而且一路到了拉斯維加斯。她成了1987年度的世界小姐。

韋格想開畫展,可她已經不需要畫展了;韋格想和男友浪漫纏綿,可她也不缺少浪漫了。身為世界小姐,她一下子站在了榮耀和財富的頂端。

當她的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她患上了一種名叫克裏曼特的綜合症。這種病症的最大危機在於,雙眼視力逐漸衰竭,直到失明。韋格幾乎是絕望地陷入黑暗之中了。消息傳出,一位名叫帕迪的南非小男孩給她寄來了一包土,說他們那裏的人用此治病。韋格不相信那包土,懷著姑且一試的想法用了,奇跡卻發生了,她康複了。

韋格後來嫁給一個美國富翁。她先後嫁了六次,可是沒有一個男人令她傾心。她自殺了。

關於這個故事,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說法,可我要告訴你的是:你可以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賺到財富,也可以用自己不相信的藥治好病,但你無法從自己不愛的人身上獲得幸福。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表麵上的風光榮耀都代表不了你內心的甘苦。

王青一直認為自己很幸運,找了一個帥哥,一個被眾姐妹羨慕的白馬王子。但那是個白天的戲,夜晚來臨,她就得扮演披頭散發的女奴。

丈夫比自己小三歲,家庭背景體麵,又在外資企業裏做主管,風度翩翩。但實際上,這個男主角外殼堅硬,善於虛張聲勢,而內心卻很自卑,不知是否因為“性”心不足,而誘發信心的減分。

可是,這個在外被大家“寵”壞的長不大的孩子,占有欲又極強。於是,便借一次又一次對妻子的征服、欺淩、虐待,來確定自己的權威與魄力。

在這樁外人叫好、內人心酸的婚姻裏,男主角不想承擔什麼責任,也害怕責任;可他又要耍家長威風,最變態的,便是幾乎夜夜都要打太太出氣。

而更可悲的是,女主角王青居然忍了近十年,她說,總以為他還小,耍小孩子脾氣,忍一些時日,他會浪子回頭的。

她在做夢。這種人格不成熟的男人,或許隻適合談戀愛,卻不適合做丈夫和父親。每次丈夫動粗時,王青隻苦苦哀求,別打她的臉就好,因為那會被別人看到,那很丟人!

總以為哀兵政策會軟化他冷酷的心,總以為他會長大,不再分裂成白天與夜晚截然不同的兩種角色。但這是癡心妄想!

或許,愛神真的是個瞎子。他隻負責給你衝動、感動、激動,他隻誘發你幻想、變傻、變癡,然後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他讓當局者迷失方向,情不自禁,卻又不自知、不覺醒,賠了青春之後,才發現一切已晚了,隻好忍著,以為太陽下山了,還有星星會綴補那顆受傷的心……忠貞,但不要愚忠;放棄,但不要失去自我。幸福如同穿鞋是否舒服,隻有自己知道,不是做給人看的。有些幸福,對自己而言,是如此真實,但在外界看來,卻不精彩;有些“體麵”與“光榮”,人們是如此看好,但身陷其中的你,才真正體會到“敗絮”的無奈。這時,你要清醒,要學會保護自己,學會一點點自私,畢竟,愛神是不管“幸福”一事的,隻有你才可以創造幸福。

心理啟示

幸福的婚姻裏,平淡是真,一位著名的作家說過:別拿浪漫折騰生活!

1.不要中了“浪漫”的毒

也許你總是埋怨丈夫死板不夠浪漫,但你是否想到過,我們身邊的“浪漫”已經帶著太多的人工痕跡,隻是商家刻意製造的。

2.不盲目地羨慕別人

不要隻看到別人的浪漫,要想想,人家的浪漫也是偶爾為之的,浪漫的背後也有不和諧的一麵。

3.培養樂觀的情緒

每天告訴自己,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的,平淡但穩固,沒有轟轟烈烈但也有小情小調,這也就足夠了。

異性之間的交往要適度

異性相吸是一種自然反應,在工作和社交中適當運用男女之間這種微妙的關係,處理事情會比較順利和省心。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我們活著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但異性吸引定律作用於每個人的心理。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種現象:商場中賣男士用品的專櫃多是女服務員居多;在同一家發廊,會有不同性別的幾名理發師為顧客服務,當顧客是女性時,更多的時候,男性理發師會熱情招呼。異性在服務過程中的交流和誇讚,在自己的心裏會占很大的分量。這也是異性吸引定律的一個表現。

張女士是某公司公關部經理。她聯係頗廣,出師必勝,為公司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司的原料奇缺,材料科的同誌四處奔走,卻連連碰壁,而張女士外出聯係,不久問題便迎刃而解。公司資金周轉嚴重失靈,急需貸款,急得總經理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又是張女士風塵仆仆,周旋於銀行之間,竟獲得貸款上百萬元。張女士因此備受領導器重,工資、獎金一加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