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章 推敲(2 / 2)

韓元清是知道“苗劉之變”這件事的,很多曆史學家經過分析考證,認為“苗牛之變”的發生,對宋高宗日後要殺死嶽飛、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這四位中興之將,有著間接的原因。

“苗劉之變”指的便是建炎三年,患從統製苗傅、威州刺史劉正彥兩個人,密謀之後發動的一次兵變。當然這場兵變並不是為了弑君奪權,兵變的初衷是因為宋高宗軟弱無能,麵對金軍南侵的時候,一而再再而三的選擇逃跑和議和,導致了黃河以北全部淪陷。不過因為宋高宗是皇上,苗傅和劉正彥不可能把矛頭直接的指向皇上,於是就聲稱宋高宗身邊的太監王淵蠱惑君上逃跑,要將王淵抓來正法。

當時因為身為患從統製苗傅和威州刺史劉正彥,手裏掌控著所有禁軍將士,在他們的煽動下,這些禁軍將士早就積怨已久,於是一下子就爆發了出來。他們先率領禁軍在王淵出行的路上伏擊了王淵,將其亂刀劈死,然後又兵分兩路,一路包圍皇上行宮,另外一路在城中大肆捕殺宦官。

包圍行宮之後,苗傅和劉正彥便脅迫宋高宗傳位給三歲的皇子趙旉,並請出了隆佑皇太後垂簾聽政。

然而三個月之後,苗劉之變的消息傳了出來,在前線抵抗金人的諸多將軍和使臣們(即節度使、宣撫使、製置使等武官使臣)頓時大驚不已。當時身為禮部侍郎的張浚與樞密院知事的呂頤浩,馬上決定發兵勤王。兩個人找來了帶兵的韓世忠和劉光世,率領兵馬立刻向杭州趕去。

在這個時候,苗傅和劉正彥又犯了糊塗,在聽說韓世忠和劉光世要來勤王之後,立刻就嚇得不行。他們本以為做了好事,並沒有謀反的意思,現在卻變成了賊人。當即,他們決定讓皇上封自己一個在外的官職,調離京城,企圖平息這件事。

皇上被他們威脅著,自然隻能照辦,給了他們兩個一人一個大官,讓他們離開杭州趕緊走人。於是這個兩個天真的人,興高采烈的便走馬上任去了。可是他們還沒抵達領地,便被張浚和韓世忠攔截下來,當場正法。

經過了“苗劉之變”之後,宋高宗受到了極大的驚嚇,越來越不信任武將了。因此在十多年之後紹興第一次議和結束時,宋高宗便要下定決心鏟除所有帶兵之將,而中興四將便成了首要目標。

不過最終,因為韓世忠、劉光世和張俊都是有瑕疵的人,一個貪圖名利、一個膽小怕事還有一個更是視財如命,所以宋高宗便用名利、安逸和錢財收買了這三個人。到頭來唯有嶽飛正直清明,什麼都不貪,反倒被陷害而死。

韓元清從容鎮定的笑了笑,說道:“秦老相公無需多慮,在下自然有生財之道。更何況,正是因為在下現在沒錢,所有皇上才會更放心在下,這樣一來倒是為在下討得一個名份更有幫助了。”

秦朗連忙問道:“成廉,你有什麼生財之道?前些日子你釀酒,確實賺了不少銀子,但是因為這酒是物以稀為貴,所以產量不高,目前這銀子入庫的也不過三、四萬銀子而已,這些錢哪裏夠呀?”

韓元清其實他現在隻有一個生財之道的輪廓,到時候也隻能是走一步算一步。雖然這麼一來顯得很倉促,但是如果不走出這第一步,那該如何走得更遠?於是,他微微的笑了笑,故作神秘的說道:“秦老相公請恕在下先賣一個關子了,不過請秦老相公您放心,在下絕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

秦朗沉思了起來,顯然還是有一些猶豫。不過他想到自己曾經說過,會支持韓元清做一番事業,連秦芷薇的婚事都做出了口頭承諾。此外,他對於韓元清選擇外出帶兵也早有心理準備,眼下可是無法拒絕的。

最終,他緩緩的歎了一口氣,說道:“好吧。老夫中午便擬一道折子,把你的思路陳述上去,明天便遞交到朝裏去。”

韓元清聽了這話,心中大喜不已,連忙躬身謝了道:“多謝秦老相公了,秦老相公的恩德,在下沒齒難忘!!在下若是在前線立了戰功,這全部是拜秦老相公所賜。”

他說出這番話,就是提前向秦朗許下了承諾,自己是代表秦朗的政治利益,日後不管自己的軍隊發展到什麼樣子,在朝中都是以秦朗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