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駝隊(3 / 3)

天還未大亮,張進誠和楊林便被一陣嘈雜聲驚醒,宇文光衝進帳篷,不住的喘息,目光遊離不定,臉上滿布驚恐和焦急的神色。

“快,快,出事了”他手指著帳篷外,聲音顫抖。

駝隊的成員圍坐在頭人雅閣達四周,正聽他說著什麼。

在不遠處的沙丘間掩隱的一座座帳篷相連的軍營遙相呼應著,軍營中敲響的刁鬥梆聲,哀哀長鳴的號角約略可聞。

淡淡幾縷從雲縫中泄下的陽光黯黯映照著,與撲麵而來的冷風在肅殺、蕭瑟的大沙漠上迎麵交合。

“咱們被包圍了”宇文光解釋著眼前的事實。

“為什麼?”張進誠隱約感到這絕對不僅僅是劫掠財寶這麼簡單。

“在碰到你們之前,駝隊收容了一個女人”宇文光道出原因“他們要駝隊把那個女人交出去。”

“交給他們是了。”楊林隨口說。

“事情不是那麼簡單”宇文光聲音停頓了一下,他緊閉著嘴,嘴唇由於用力已被壓迫的發青。他猶豫著是否該講下去。終於下定決心,又接著說:“她告訴我們一個秘密。”

“是關於這支軍隊的?”張進誠問。

宇文光沒說話,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

“你們擔心的是作為這個秘密的知情者,即使把她交出去,你們也難能甩脫關係。”張進誠說出了事情的症結所在。

宇文光眼中露出了讚許的神色,他欽佩張進誠敏銳的洞察力,他注視著張進誠,緊皺的眉頭得不到一絲的舒展,嘴唇一張一翕的嚅動著,雖然聲音很小,張進誠還是聽清了他說的那句話“這真是一個驚天的秘密。”

果然如宇文光所說,這個秘密也使得張進誠和楊林大為震驚。

包圍他們的是契丹軍隊。在幾天前,他們得到了一個從天而降的聖人的指引,謀劃著複國的大計。為了彌補兵力的不足,他們糾集了吐蕃的叛亂部落,聯合了西方的十字軍,準備三天後進攻肅州,然後推進到整個河西走廊,以重建契丹王國。

契丹在公元1125年為金所滅後,其後裔一直蟄伏在河西走廊附近,依靠劫掠、遊獵為生。若是真的占據了河西走廊,無疑已可與金抗衡。

這個被駝隊收留的女人,名叫海瀾古娜,是樓蘭的後裔。樓蘭古國神秘消亡以後,僅存的一個部族沿著絲路東徙,在河西走廊定居,多年來的雜處,使得部族中大部分人的後裔漸漸融入別的種族。剩下的族人長年被西夏、契丹、吐蕃等國劫掠、殺戮、販賣,已所剩無幾。她也是被契丹人劫掠去的。幾天前,她聽到了這個秘密。為了通知僅存的族人,躲避戰爭,同時又懷著對契丹的切齒仇恨,她不惜隻身犯險,殺掉了那個給契丹人出謀劃策的“聖人”,逃進了沙漠。也如張進誠他們一樣,由於幹渴昏倒在沙漠裏,為駝隊所救。

讓張進誠震驚的是曆史學中並沒有此次契丹複國的記載,他隱隱的感到,這件事的發生一定與時空扭曲有關。

“那個從天而降的聖人是怎麼回事?”他問。

“你問她!”宇文光指著他身後。

張進誠回頭,便看到了那個樓蘭女人。

她臉上蒙著一塊輕紗,眉如春黛,目似燦星,一縷家破國亡的憂戚,鎖在那緊皺的眉頭,黑漆般的秀發,挽作鬢髻盤在耳邊,益發襯得神色淒迷的麵龐楚楚動人。

她的眼如翠貓石,雖然是碧綠色的,卻時常會因為某種光線的變幻而變為一種無法形容的神秘之色。紗巾上的雙目,就像一對琥珀,澄明而冷靜。

在與她的對視中,張進誠無何奈何的變渺小了,腦中昏昏的暈眩,心中激蕩著不能自抑的興奮和窒息。

“是龍卷風把他帶來的”她的聲音柔美。

“他叫什麼名字?”張進誠問,聲音和緩。

“不知道”她注視著張進誠,皺緊的眉頭慢慢舒展,象是放下了壓在心頭的千斤重物。

“為什麼叫他聖人?”張進誠對這個詞很感興趣。

“他會講西洋傳教士的語言,還預言一千年後發生的事情。”她聲音稍稍停頓,又接著說:“他和契丹人約定,複國後,給他一個城池作為封地”,對於人的權欲和野心,她眼角閃過一絲鄙夷的神色。

“他有一個外號”她又補充“他喜歡別人叫他拿破侖。”

張進誠和楊林四目相對,他們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他肯定也來自咱們那個時代”楊林還是說了出來。

駝隊頭人雅閣達在尋求解決目前困境的辦法。沒有人願意到契丹軍中去談判。

“我們倆願意去”張進誠指著楊林說。

雅閣達好像看見天外來客一樣瞅著他倆,沉默了半晌,終於說:“還要帶其他人去嗎?”

張進誠環顧四周,駝隊的各色人等盡收眼底,人真不少,能隨機應變的隻有自己和楊林。

他還未來的及說話,一個身著灰衣的僧人越眾而出,“老僧願陪兩位到契丹軍營走一遭。”他竟然也願意接受這個使命。

楊林看著僧人慈祥、柔和的目光,認定他是一個得道高僧。

“你們早去早回,隻要他們答應撤軍就行”雅閣達含蓄的提著要求,隨即又擺出頭人的姿態對他們說:“你們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現在說出來吧。”看樣契丹軍營之行有性命之憂。

張進誠看了一眼那個美麗的樓蘭女人,說道“別把她交出去,好好保護她。”

“你呢?”雅閣達問楊林。

楊林沒回答他,卻轉向那個僧人。

“大師可知摩尼教?”

那僧人不知何意,點了點頭。

“該教的創始人是摩尼?”楊林又問。

“是”僧人答。

“我想問:佛教的創始人是釋伽牟尼,摩尼教的創始人是摩尼,他倆名字這麼接近,是不是哥倆?”

※※※※※※※※※※※※※※※※※※※※※※※※※※※※※※※

查林傑特別高興,又有了新的發現。

李斌拿著宋代的《奇事錄》,正在給他講新發現的內容。

“據這本書記載”李斌晃著手中的《奇事錄》。“有兩位大宋的賢士挫敗了契丹的複國陰謀,一場大戰消於無形,河西走廊又恢複了平靜。”

“他們叫什麼?”查林傑問。

“一個叫冬瓜頭,一個叫蒙哥馬利”李斌說著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們中有一個一定是張進誠”查林傑下著結論。

“為什麼?”李斌問。

“失蹤的人中,隻有他有曆史學學位,他了解曆史的發展順序,換句話說,他一定不會讓改變曆史的事件出現”查林傑為失蹤的人中有張進誠而感到欣慰。

“他給自己取名蒙哥馬利是故意留給咱們線索”李斌說。

“對,他很聰明”查林傑讚同,“我想,他們挫敗契丹人的過程一定非常緊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