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絲綢之路(2 / 3)

“你也是被龍卷風刮到這兒來的?”他不答反問,然後又做著結論“看樣,沙漠中經常有龍卷風。”

他邊說邊晃動著冬瓜似的腦袋,小眼睛靈活的轉動著,神情正如馬戲團的小醜。

兩個人上路,就不覺得疲倦,主要是因為心中少了一分孤寂和無助。而更多的是增加了希望和讓人忘卻幹渴的交談。

“我與救援隊聯絡不上”他揚了揚背包,裏麵肯定攜帶了先進的通訊工具“我想他們一定在找我們。”

“希望他們別走錯方向”已經過去了十幾個小時,張進誠開始對救援隊的效率有所懷疑。

“我叫楊林,楊是楊林的楊,林是楊林的林”他不知疲倦的自我介紹。

“你可以叫我冬瓜頭,我的朋友都這麼叫我”楊林麵帶得意的神情說。

“很貼切”張進誠瞅著他的腦袋,又補充說“主要因為你有頭發。”

楊林沒迎合他的調侃,繼續說:“我每次旅行都帶足了設備,你好像什麼也沒帶。”他說完,摸了摸頭上的帽子,又說:“這樣的烈日,如果沒有點遮陽的東西,肯定很熱。”

張進誠不知該怎麼回答他。

頭上的傘撐開,雖然隻能遮住他的頭,卻已將烈日的光線遠遠拋開,在傘下的大腦袋裏一定裝了比常人更多的智慧。

烈日的步伐如同初次約會姍姍來遲的少女,總算移到了西邊的天際。

救援隊還杳無音訊。

兩個已快變成風幹果核的行人,剛翻過一個沙丘。

“快看,快看”楊林指著高大的山岩,聲音異常興奮。

張進誠同時也被映入眼簾的壁畫深深吸引住了。

壁畫是繪製在一個如同三棱錐的小山上,三幅形態各異的壁畫占滿了小山的三麵。

“這畫的是什麼呀?”楊林摸著腦袋,似在思考。

這三幅壁畫都是道教的故事。

偏西的一幅繪製的是“老子一氣化三清”。

左上為戴九雲冠,穿大紅白鶴絳綃衣,持劍騎白獅的上清道人;

中上為戴如意冠,穿淡黃八卦衣,騎天馬,執靈芝如意的玉清道人;

右上為戴九霄冠,穿八寶萬壽紫霞衣,一手執尤須扇,一手執三寶玉如意,騎地犼的太清道人;

中間是老子,頂上現出玲瓏寶塔,手執扁拐,騎板角青牛。

整幅畫的四個人物栩栩如生,渾然一體,又主次分明。

偏南壁畫的故事是“鴻鈞一道傳三友”。

鴻鈞道人麵目慈祥,手執竹杖,處畫的正中,周身祥雲繚繞,瑞氣盤旋。

老子跪在左側,手拿經書,神態安詳。

元始天尊居中跪拜,手執掌教令符,目視鴻鈞道人,相視而笑。

通天教主身側擺著四把寶劍,雖在右側跪伏,卻麵寒如水,目顯戾氣。

同樣是四個人物,卻神態各異,四種不同的心情躍然與壁畫之上。

東側的壁畫描述的是“闡教十二大弟子”。

居中的掌教元始天尊在九龍沉香輦上,手扶飛來椅,頭頂現出慶雲,垂珠瓔珞,金花萬朵。

兩側是十二弟子:赤精子對廣誠子,太乙真人對靈寶大法師,清虛道德真君對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對普賢真人;雲中子對慈航道人;玉鼎真人對道行天尊。

十二弟子長相迥然不同,穿著各異,卻都仙風道骨,一臉正氣。

元始雙目微垂,神光內斂,與十二弟子的各自表情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