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心態 獨立是人生永遠的支柱(3 / 3)

“父母應該做的事”

1. 要給孩子有發表意見的機會,不要總是以"老子"自居,高高淩駕於孩子之上,不給孩子說話的權利,父母也要學會做孩子的耐心聽眾。

2. 要鼓勵孩子在學習中進行討論與爭論,鼓勵孩子敢於標新立異,敢於就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見解,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對話成為一種平等的交流。

3. 應鼓勵孩子自己學著安排生活,即便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應用商量的口吻,給他提一些建議。過多地幹涉孩子會使其缺少獨立自主的意識,欠缺獨立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育子必讀:獨立的故事

安妮有一個獨特的教育理念,她認為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的關鍵是培養他的心態,而並非培養他的學問。在培養心態時,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生存能力。她常常對兒子薛非這麼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為什麼要父母督促你呢?生存也是你自己的事,父母更是無法替代。今後你背叛父母都沒關係,但千萬不能背叛自己。為自己負責是一個男人最起碼的責任。"安妮和丈夫約法三章,讓非非從小就接受一種發達國家的開放式的教育,絕不像大多數中國父母一樣把孩子的一切全都包下來。兒子進幼兒園時,安妮的事業再度起步,整天忙得不可開交。她的丈夫也非常忙。非非下午5點回家,家裏天天是鐵將軍把門,媽媽在哪兒都不知道。可媽媽早就留下指示了:你自己想辦法到任何可以去的地方去,無論是吃飯還是求宿,等媽媽回來後會一一去還清的。

安妮之所以這麼做,和她童年所受的家教有關。她的父母對她的管束極少,聽任她自由自在地長大。因此,她覺得在當今社會,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非非進小學了,作為母親,安妮第一天陪著他一起去學校報到,然後把他送到教室。像這樣母親陪自己上學校的經曆在兒子的記憶中僅此一次,以後就再也沒有了。當天晚上,安妮就認真地對兒子說:"今天你已經認識去學校的路了,從此以後爸爸媽媽再也不會來接送了,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必要。"安妮說到做到,哪怕是順路經過兒子學校門口,哪怕是刮風下雨,她都堅持讓兒子獨自回家。

非非小學上了沒兩年,安妮南下深圳開始了她的股市生涯,兒子自然也跟著媽媽轉學廣東。安妮按照她一貫的做法出高價把兒子送進一個好學校便撒手不管了,因為她需要全身心地開始自己的人生第二次拚搏。兒子可是第一次遠離家鄉,又聽不懂同學們的廣東話,那份孤獨和寂寞之感可想而知。

有一天,非非一本正經地對安妮說:"媽媽,你知道嗎?我曾經想過要自殺。"安妮聽了大驚失色:"現在還有這個想法嗎?"兒子輕鬆地笑了:"當我能坦白和你這樣說時,就證明我早已過了這一關了。"這次對話對安妮觸動極大,她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過於理性了?是不是失之偏頗?正當她陷入自責時,無意中看到了兒子的一篇作文,內容正好是關於"母愛"的。安妮原以為兒子會在作文中有所抱怨,沒想到兒子卻在文中寫道:"在我年幼時,媽媽為了養育我,忍痛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如今,媽媽為了能讓我受最好的教育,又毅然開始了二度創業。我覺得,我的媽媽是所有的媽媽中最不屈不撓的人。"安妮釋然了。

非非如今正在英國求學,遠涉重洋留學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商議的決定。父母出錢,孩子出力,從申請到簽證居然是非非單槍匹馬自己一手完成。非非說:"媽媽從小對我的教育主要是精神上的,其他方麵她盡可能地讓我獨立。所以,我現在出國後適應起來並不困難。"孩子,我要對你說

1.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具有很強的獨立能力,才能在這個時代求生存、求發展。

2. 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培養,它的成長需要土壤、水分和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