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咳嗽不是病,咳起來真要命一(1 / 1)

咳嗽,怎麼就是沒完沒了,感覺肺都快咳出來了,各種藥吃了一堆,也不好使啊。

找穴藥——列缺、合穀、外關……

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一般多痰聲並見,故稱咳嗽。咳嗽是肺係疾患的主要症狀,可以見於許多疾病。

咳嗽的發病原因有外感和內傷之別。外邪侵襲,肺氣不得宣暢,因而發生咳嗽,稱為外感咳嗽。由於四時氣候的變化,人體所感受的外邪亦有區別,外感咳嗽又可分為風寒咳嗽和風熱咳嗽。由於肺髒的病變,或其他髒腑病變,影響肺髒所致的咳嗽,稱為內傷咳嗽,臨床上常見的內傷咳嗽有痰濁阻肺型和肺燥陰虛型。

本病多見於西醫學的感冒、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疾病。

穴藥來幫忙——穴位速記口訣

外感咳嗽,列缺止咳,疏風解表,合穀外關;風熱咳嗽,痰色多黃,肺熱咽痛,刺血少商;風寒咳嗽,痰多色白,艾灸肺俞,大椎助陽;內傷咳嗽,祛痰豐隆,養陰潤肺,列缺照海;久咳必幹,郤穴孔最,止咳效穴,天突膻中。

感冒引起的咳嗽,點揉列缺、合穀、外關;咳嗽時痰多而黃加少商刺血,痰多而白加灸肺俞、足三裏;內傷咳嗽時痰多點揉豐隆;久治不愈的幹咳及咳中帶血絲,點揉孔最、照海;而天突、膻中適用於止各類咳嗽。

列缺

快速取穴:左右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該食指尖所達即是列缺。

主治:外感頭痛、咳嗽、氣喘、咽喉痛、口眼歪斜、牙痛、高血壓、遺精、手腕無力。

合穀快速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間關節橫紋放置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屈曲按下,拇指尖所指處即是合穀。

主治:外感頭痛、頭暈、目赤腫痛、鼻淵、鼻衄、牙痛、牙關緊閉、耳聾、麵癱、咽腫、惡寒、發熱、多汗、痛經、經閉、胃痛、腹痛。

外關

快速取穴:抬臂,從腕背橫紋中點直上量約2橫指處,在前臂尺骨與橈骨間隙中點,與內關相對,用力按壓有酸脹感。

主治:感冒、頭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脅肋痛、上肢痹痛、急性腰扭傷、落枕、腦血管疾病後遺症、高血壓。

豐隆

快速取穴:坐位屈膝,取犢鼻,自犢鼻向下量4橫指處(即3寸)即是本穴,按壓有酸脹感。

主治:胃痛、嘔吐、消化不良、腹脹、脹鳴、泄瀉、痢疾、便秘、乳癰、虛勞羸瘦、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乏力、頭暈失眠、癲狂、膝關節疼痛、腦卒中偏癱。

肺俞

快速取穴:取坐位,由頸背交界處椎骨的最高點(第7頸椎)向下數3個椎骨(第3胸椎),由第3胸椎棘突下向左旁開2橫指處即是本穴,按壓有酸脹感。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咯血、胸滿、骨蒸潮熱、盜汗、落枕、鼻塞、肩背痛。

足三裏

快速取穴:坐位屈膝,取犢鼻,豐隆位於犢鼻穴與外踝前緣平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脛骨前脊處2橫指處,按壓有沉重感。

主治:咳嗽、痰多、哮喘、頭暈、癲狂、癲癇、下肢不遂、腹脹、便秘。

膻中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臥位,在人體正中線上,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平第4肋間隙,按壓有酸脹感。

主治:咳嗽、氣喘、咯唾膿血、支氣管炎、心悸、心絞痛、產婦少乳、噎嗝。

孔最

快速取穴:伸臂側掌,在尺澤與太淵連線的中點上1橫指處取穴。

主治:咯血、咳嗽、咽喉腫痛、熱病汗不出、痔瘡出血、肘臂疼痛。

照海

快速取穴:坐位或仰臥位,在足內側由內踝尖垂直向下推,至其下緣凹陷處即是本穴,按壓有酸脹感。

主治:咽喉幹痛、便秘、癃閉、痛經、月經不調、帶下、陰挺、陰癢、癲癇、失眠、神經衰弱、急性扁桃體炎。

天突

快速取穴:仰臥位,在前正中線上,兩鎖骨中間,胸骨上窩中央。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氣逆、咯唾膿血、咽喉腫痛、舌下急、暴喑、癭氣、噎嗝。

急性咳嗽怎麼辦?少商是手太陰肺經井穴,脈氣始發之處,經脈之根,能快速清瀉肺熱、通利肺氣;刺血則亦為清瀉之法。少商在拇指橈側指甲根角旁。按揉拇指使拇指局部充血,用酒精棉球消毒後,在穴位處用刺血針點刺放血,一般放3~4滴血,一天放3次血,症狀就會得到緩解。

久咳不愈怎麼辦?孔最是手太陰肺經上的郤穴,是肺經氣血深聚的地方,所以擅治久治不愈的咳喘,它在前臂掌麵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操作方法是用拇指甲掐按孔最穴,以有酸脹感為度。如果想加強效果,可以用點穴器點或彈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