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唐僧的家事(1 / 3)

“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複仇報本”在整部《西遊記》中,是以附錄的形式出現的。故事的內容和整部書的聯係不大緊密,而且與其他章節的文彩和邏輯,都有很大的差距。很多研究《西遊記》的專家,認為本章非吳承恩先生所作,本人看過後也是如此感覺。

看本章節首段,就發現有非常大的邏輯錯誤,書中內容為:

話表陝西大國長安城,乃曆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真個是名勝之邦。彼時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貞觀,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天下太平,八方進貢,四海稱臣。忽一日,太宗登位,聚集文武眾官,朝拜禮畢,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寧靜,應依古法,開立選場,招取賢士,擢用人材,以資化理。”太宗道:

“賢卿所奏有理。”就傳招賢文榜,頒布天下:各府州縣,不拘軍民人等,但有讀書儒流,文義明暢,三場精通者,前赴長安應試。

首先看本段的前半部分,主要描述的是貞觀之治下的大唐盛世。後半段筆鋒一轉,轉到太宗要招賢納士。這樣寫完全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下麵的內容,完全和整部書都有時間上邏輯衝突。貞觀十三年,太宗要通過舉行應試考試選拔人才,唐僧的父親從海州來參加考試。大家想想唐僧出發去西天取經的時間,也是貞觀十三年,取經回來的時間已是貞觀二十七年。雖然吳承恩在撰寫這部神話小說時,有些時間和曆史確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太宗在位的時間一共是二十三年,而《西遊記》中寫的確是三十三年。

附錄這第一段就給我們送出了大笑話。首先是文字描述的重複,吳承恩在以前的章節已經對長安城有過詳細描寫,此回又做了描寫,這種重複的描寫是寫作的最大忌諱。接著是時間上的錯誤,唐僧取經出發的時間是貞觀十三年,可以推斷陳光蕊應試的年份最早也是十八年前,也就是唐僧出生的年月,應該是隋煬帝楊廣的大業五年。怎麼這個附錄陳光蕊應試和陳玄奘取經卻搞到了同一年,這不得不讓人反問,陳玄奘還沒生出來就已經十八歲了?

暫且不說上麵的這些搞笑的問題,我們往下看。陳光蕊到長安後,恰逢正大設考場,隨即參加應試,並一舉奪魁。接下來的內容:

唐王禦筆親賜狀元,跨馬遊街三日。不期遊到丞相殷開山門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喚溫嬌,又名滿堂嬌,未曾婚配,正高結彩樓,拋打繡球卜婿。適值陳光蕊在樓下經過,小姐一見光蕊人材出眾,知是新科狀元,心內十分歡喜,就將繡球拋下,恰打著光蕊的烏紗帽。猛聽得一派笙簫細樂,十數個婢妾走下樓來,把光蕊馬頭挽住,迎狀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時出堂,喚賓人讚禮,將小姐配與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畢,又拜了嶽丈嶽母。丞相吩咐安排酒席,歡飲一宵。

二人同攜素手,共入蘭房。次日五更三點,太宗駕坐金鑾寶殿,文武眾臣趨朝。太宗同道:“新科狀元陳光蕊應授何官?”魏征丞相奏道:“臣查所屬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職。”太宗就命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誤限期。光蕊謝恩出朝,回到相府,與妻商議,拜辭嶽丈、嶽母,同妻前赴江州之任。

上麵第一段短短幾行字,卻寫了N多件事情,卻沒有半句言語對話。而且更令人費解的是,所有的事情就在一天發生了,陳光蕊遊街、殷溫嬌拋繡球、拜堂、洞房、李世民頒詔。我感覺作者是不是有點急了些,最起碼吳承恩先生肯定是要對殷溫嬌小姐的相貌進行描述的,這裏沒有。而且拋繡球成功後,陳光蕊被拉到丞相府上,不問青紅皂白就拜堂和洞房,讓人覺得是強盜搶親似的。

也正是這裏被吳閑雲看到微妙之處,提出了石破天驚的推論:丞相的女兒采用拋繡球的辦法卜婿,不合大家閨秀的做法,而且此種做法有一定的風險。由於接繡球的人員眾多,很有可能被一些門不當戶不對的人搶到,那不是自討苦吃嗎?更為離譜的就是吳閑雲通過上麵的言語,認為陳光蕊和溫嬌小姐洞房一日就啟程赴任去了。他按照這些相關信息再加上後麵的一些模棱兩可的對話,推出殷溫嬌未婚先孕,孩子的親生父親不是陳光蕊,而是強盜劉洪這種荒謬的事情。

首先我想告訴吳閑雲,上麵明明寫的是次日五更,太宗任命了陳光蕊官職,而沒有說讓陳光蕊當天就去赴任啊。即使是後麵一連竄的動詞,也不能說明就是當天就出發赴任的。洞房次日就去赴任,這很難合乎常理。人家正在新婚燕爾,太宗就馬上讓去赴任啊??這正是由於此章節作者文筆的粗糙,誤導了吳閑雲的邏輯判斷。另外,在《西遊記》中一共出現過兩次拋繡球卜婿,還有一次就是天竺國的公主,這就說明拋繡球卜婿是古代比較推崇的一種方式。如果你有看重的男人,但是又苦於沒法去接觸到他,可以通過拋繡球吸引他過來,然後實現願望啊。至於,吳閑雲說的,可能會被窮人搶到,這個概率極小。拋繡球可不是鬧著玩的,你以為誰都可以去參加啊,大戶人家選擇的拋繡球的場地,安插了好多的武警隊員。何況,窮苦人家的孩子在封建社會,有那個夢想著去搶到大戶人家閨女的繡球,即便是不知趣的真搶到了,人家也會賴賬不算的。溫嬌小姐拋繡球就是針對陳光蕊的,丞相肯定告訴他陳光蕊當天要遊街到此,隻要是個人,幾米之內打中一個目標很簡單,更何況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小姐要往陳光蕊這個方向來打,也不會紮堆都挨著陳光蕊啊。

本人也不去細追究作者的文筆和邏輯思維了。通過拜讀全文,了解了作者的真實想法,大膽推理如下。

我發現“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複仇報本”這又是觀音菩薩設下的一個局。為什麼呢?因為如來讓觀音菩薩到東土大唐找一個善信,到西天取經。但是符合善信要求的人,卻是一個理想化的人物,很難在現實中找到。那麼觀音菩薩通過巧設這麼一個局,就造就出這麼一個符合條件的善信。先看看符合善信的幾條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