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安徽一地有驢肉店主某,獨操燙殺驢駒之術。燙殺場所為明暗兩間。分隔明間和暗間的牆上,有個寬約三十厘米,高約半米的洞。明間有通道式固定驢體的設施。設施為直角形,由上下各兩道並排相連的欄杆構成,寬窄僅可容驢,一端是進口,另端抵著牆洞下麵的牆。屠驢駒時,將其從進口驅進設施。驢在設施中轉了九十度至牆,頭便由洞從明間伸進暗間。暗間有一機關,機關啟動,有凹形槽的夾板會從空而下,將驢脖夾住。夾住驢脖後,用懸掛梁上的鐵質環鉤鉤住驢鼻,再拉緊鉤繩,驢頭就被吊著仰起,驢嘴也就自然張開。至此,驢體各部被完全固定。接下來,屠者把裝滿開水的大鐵壺的壺嘴插入驢嘴。壺嘴長一米餘,可經食道達胃部。到胃部後,就往裏麵傾倒開水。驢勝受大刑,疼極,然隻能作無濟於事的掙紮。掙紮到四蹄軟了,即死了。抬置案上,趁熱用手捋搓,毛即脫落。用這種殺法殺的驢駒,肉比用通常殺法的要好吃。烹調時即使不著鹽,亦香嫩可口。然因過於殘忍,並非人人都踴食之。
有人估算,某開店四年,至少燙殺驢駒百頭。要不是他在宣統二年買驢時,被驢踢瞎雙目,還不知有多少驢駒要遭殃。
複生女
民國初年,淮南一地大財主管某,擁田數十頃。管某時年二十出頭,有午休後騎馬巡田之習。一日巡行一道,道邊有一割草女子,年方十七八歲。馬忽驚厥,踢破女子額頭。女子血流若噴,不一時倒地死。管某知錯,誠向其父母講明情由,倍賠錢款,拜求見諒。事息。
過二十載,管某已逾四旬。一天野巡,見田頭一割草女,容貌身材,行為舉止,都酷類那死去的女子,大奇。暗命從人偵知其蹤,知為鄰村某佃戶女。第二天,親自往探,知此女和前女生死同日;再訪,又知此女生時晚於前女死時。管某請前女父母來見後女,都說兩女若為一人。
管某悟後女是前女複生。過年餘,管某妻因病去世。為報誤傷之疚,管某經媒,娶後女為妻。
牧羊
蕭縣一村的幾個少年,一日結伴到遠離村莊的田野裏割草,見一老者騎匹白馬,趕著一群羊,甚是詫愕,就跟著看。跟沒到百米,那人、馬、羊,就類如泡沫,逐一滅失。
蛇媾
濉溪王灣村人孫偉,一天上午拿魚叉到村旁的巴河裏叉魚。他走到河邊的時候,見離岸一米多的一片草叢大動,欣喜地想:“中午有魚吃了。”就靜候觀察。沒過一會兒,出乎意料地,有條胳膊粗的蛇從水下探出身來,一直探到離水麵七八十厘米高。他嚇得正要走時,又見條同樣粗的蛇也同樣探了出來,和先前的那條像搓繩一樣,緊緊地纏繞在一起,而後就劇烈地晃動。他駭詫地看一會兒,跑回村裏叫人。人叫來時,蛇已沒了。有人說那是蛇在交配。
亡人夜出
淮北一廠門衛某,二○○四年五月一天淩晨三時許躺在門衛室床上,從窗戶中,窺見該廠王副廠長穿著白襯衫,腋下夾著公文包,出大門後站在廠門口,似是等車。出於職業的敏感,怪其沒開門竟能出廠,就起來,出門衛室到廠門口看。然左右掃視了半天,也不見其在。時已有早起的環衛工人打掃衛生,便問:“你剛才可見有人出來嗎?”打掃衛生的說:“我沒看出來人。”某又強調說:“我明明看出來個人。”打掃衛生的還是說:“那我沒看見。”這時某猛悟:王廠長已死幾天了。
荊條
阜陽一村某婦,因公公年老體弱,無力從事家務農事,就暗生殺害之心。一天,她趁到鄰村趕集,找到在街上出攤的民間醫人程某,悄問有無藥死人之方。程問:“想藥什麼人?”婦說:“老公公。他隻吃不幹。”程眼珠一轉,說:“這好辦,你隻要叫他白麵饅頭蘸蜂蜜吃就行。”婦又問:“得吃多長時間?”程說:“這是個慢方,不一定,有三個月的,也有一年半載的。”婦聽了,猶豫著走了。因為在民國三十幾年那困難的時代,別說吃蜂蜜了,能在過年時吃上頓白麵饅頭的,也算是生活好的了,她一個吃了上頓無下頓的,怎麼能管得起一個人天天吃蜂蜜和白麵饅頭呢?但一想到公公吃了就能死,又咬咬牙下了決心,當天便買了蜂蜜,蒸了白麵饅頭,並創造性地一天三餐都讓他用饅頭蘸著蜂蜜吃,以圖其快死。過月餘,由於常年吃糠咽菜骨瘦如柴的公公不僅沒死,反一天天變得又白又胖起來。婦也不疑,仍供給有足,因連三個月的期都沒到嘛。有天早飯時光,公公一手端著盛著蜂蜜的碗,一手拿著饅頭蹲在門前吃。有鄰人也端著碗過來,見如此,稱羨不已。說:“你這真好,全莊人沒有比你的生活好的。”而公公對媳婦孝舉之感慰,也溢於言表。正吃正聊間,一隻蜜蜂可能是嗅到了蜜味,飛來一頭落到他碗中。落到碗中後,因身上沾的蜜太多,翅膀被糊著,飛不動了,就在碗裏爬。時值深秋,有掉在地上的剛割的鮮荊條枝,他就順手拾起一根折斷當筷子,把它挑起甩到一邊。因荊條斷頭沾的蜜多,他不舍得拚,就用嘴嗍了一下;嗍後看看還有,又嗍了幾下才丟掉。丟掉荊條枝,又接著用饅頭蘸著蜜吃。然沒吃幾口,突然神色大痛,丟下碗和饅頭,雙手捂肚,長號幾聲,倒地氣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