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韻人生12(1 / 2)

專家賞評

樊建功

《臨江仙·風骨駱駝刺》詞寫駱駝刺,上闕跳脫至紅柳,疑不通,建議改作“偕得紅柳,戰焰烈瘋狂”似更通。又:“瀚海”加注說明沙漠之意,曆說可用唐岑參《白雪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幹百丈冰”句。此篇整體氣勢豪邁,抒發了作者對獻身國防事業的熱情和自豪感,為卷首甚好。

《如夢令·憶蒼馬》“今記別伊時”之“記”字似宜改為“憶”字,在古代漢語中,記無“記得”之義。整篇寫剛剛離家參軍的戰士對家鄉的思念,不像常見的傳統思鄉那樣充滿了悲涼哀傷的基調,在淡淡輕盈的思念中,流露出的是青年戰士對未來的向往,這是一種明快的,躍動著青春的喜悅和對將來充滿憧憬的對故鄉的回憶。

《朝中措·詩骨紅柳》,此則有豪情,英氣滿眼,壯誌淋漓。唯“共舞啼狼”似稍生硬勉強,建議“笑傲啼狼”,啼狼此時可做暗指,並於詞後小注中加以說明。

《人月圓·寒意中秋》,此篇寫得生動真實,不僅生動地展示了遊子初離故土的思鄉,更是新入伍的戰士的思鄉,既有初到部隊,被部隊節日慶典所感染的興奮,又有安靜下來後對千裏外故鄉的懷念,非常感人。

《小重山·秋思》,“亮歌喉”和整首情調不恰,建議改為“訴鄉愁”。“清風裁蘆花”的“裁”字用的生動巧妙。全篇上半部分寫現實裏秋季來臨,一年又過大半,思想心緒隨時間的流逝又一次被物候的變化而喚起;下半部分則充滿深情地回憶和想象故鄉的親人和景物,全篇有實有虛、有情有景,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情真意切,生動感人。

《歸自謠·秋望》,“冉”建議作“苒”;“分”建議作“紛”;“臉”字為現代口語,仍押此韻並仄韻,建議改為“如春豔”。

《少年遊·詩韻胡楊》,此一篇氣韻生動,將航天人的精神喻做不死的胡楊,正是生動且恰當,宜在詞中體現的更明顯些,並在注中做簡要說明。

《生查子·冬日送別戰友》,軍中戰友送別,此我軍人大多經曆其中深情厚誼,更難與外人道之,此篇所述之情景所訴之情懷,生動可感,甚好。建議副標題宜更具體些,如“冬日送別戰友”,似更明確,如何?

《一剪梅·期盼》,建議“喊”字改為“報”,用過於通俗和口語化的語言入詞,和整體上的風格不太協調。又,“人滿軍營”改為“人在軍營”,如果平仄有犯,請自度之,一人之喜悅,後用“滿”字,似有不妥。

《憶江南·情醉東風》,此篇又寫送別戰友,多惆悵不舍之意,有別於之前一篇,感情真摯,讀之令人不禁追憶,好。

《朝中措·晨霧早操》,“潮”字不妥,這是現代口頭用語,和整體的詩作的用詞文雅的整體風格不一致,對全篇整體語言美感有損害。按照句意,建議改為“濕”字,似乎更雅訓一些,而詞意不變。也可以改為“侵”字。“侵”字也是濡濕的意思。如李白《玉階怨》中所說“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人月圓·中秋思友》,言真意切,用語要妙,縹緲有思,寫得好。身處好景之中,心中自然思念良朋,景物依然,好友不在,心下必然有惆悵,有所懷,有寄托。詞牌名《人月圓》,表達的正是希望好景好人常在的願望,此處反其意用之,更在反差裏濃厚了友情的深切和思念的真摯,從而讓詞作具有了更豐富和真實的情感力量。而下半闕,對與“劉公”往昔交往的追憶敘述中,提到“言誌”,更突出了革命戰士之間的友誼,正是建立在誌向同一的前提上的,使得此首不同於傳統“春日懷人”的題材,脫離了風花雪月,而有了一股清健進取的氣質。在我看來,這正是此詩用革命軍人的氣質和情感對傳統詞意的一種再造,是對傳統文學固有情感表達模式的創造性地探索,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是尤其值得稱道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