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戰略恰如一把雙刃劍,既有可能為傳媒組織創造收益,同時也讓傳媒組織承受著巨大風險。首先是財務風險。為進入新事業領域,傳媒組織為籌措資金不得不向銀行或其他融資渠道借款,從而讓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例如,星島報業在投資房地產過程中背上了巨額債務,最後迫於債務壓力,不得不接受被收購的命運。其次是容易出現決策失誤。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傳媒組織的核心業務是信息產品的生產與出售,而對其他行業卻未必有足夠的知識積累進行投資經營。例如,20世紀90年代初期多種經營的失敗讓南方日報報業集團蒙受了8000萬元的巨額損失。最後是容易導致管理衝突。由於傳媒組織需要經營不同業務領域,由此整個組織的管理與協調工作就大大複雜化。例如,1998年,迪斯尼購買了Infoseek搜索引擎建立Go.Com,但文化的對立讓迪斯尼互聯網部門的很多重要雇員——從管理層到技術人員紛紛出走,迪斯尼幾乎成了其他公司招募人才的寶地(詳見專題實例93)。
6.4.2相關多元化戰略
相關多元化戰略又稱同心多樣化戰略,是指進入與傳媒組織的核心業務——信息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在價值鏈上擁有價值“戰略匹配關係”
的新業務。相關多元化的核心在於與傳媒組織價值鏈的關聯性(參見第3章3.1節)。上述戰略匹配關係可以存在於傳媒組織價值鏈的任何地方:
既存在於主要活動中,包括為廣告客戶的服務、進行內容營銷、信息產品的采集與製作、共享銷售渠道、為受眾做好服務等任一方麵;也可以存在於支持活動中,包括與供應商的戰略結盟、提供技術支持等諸多方麵。例如,新聞集團不僅擁有內容、傳播渠道,而且還擁有外圍的技術和服務。公司是第一家認為衛星加密技術可以作為經營戰略的媒體公司。利用加密技術,公司獲得了豐厚收益(具體請參閱專題實例11)。
目前在全球媒體行業風起雲湧的跨媒體經營浪潮,就是相關一體化戰略在傳媒行業的普遍應用。所謂跨媒體,指傳媒組織通過收購、兼並、聯合經營等方式,把報紙、雜誌、廣播、電視、因特網等不同媒體形式進行聯姻。
在信息社會時代,人們的信息消費方式日益多樣化,有的愛看報紙,有的愛看電視,而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逐漸在網上建立了自己的閱讀習慣。對傳媒組織而言,有了跨媒體平台,就可以使信息通過更多渠道,在更大範圍內接觸受眾,從而提高市場占有率和集團品牌知名度。
跨媒體戰略對傳媒行業尤其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首先是傳媒行業的獲利特征決定了跨媒體的必然趨勢。就媒體投入成本而言,其成本曲線是起點高但升幅緩慢;就媒體利潤收入而言,其收入曲線是起點低但上升快。上述的成本與收入特征對傳媒組織的運營規模提出了特別要求。美國最早的報業集團誕生於1794年,距美國第一家日報的誕生僅11年之遙,這家“費城印刷商公司”合並了該市早期兩家日報,其動機隻有一個:節省開支。從世界傳媒業發展曆程來看,從最早產生報業集團到後來的電視網再發展到出現綜合性媒體集團,現實中傳媒集團化浪潮、購並浪潮即是順應了傳媒這一行業特征。事實也充分證明,在管理良好的前提下,規模的擴大將帶來相應成本的降低,跨媒體將會為傳媒集團創造競爭優勢。
其次,傳媒產業運作方式的相對一致性。大眾傳媒產業主要以出售信息產品來獲取利潤,雖然報紙、電視、廣播、雜誌、互聯網各有不同的媒體特征,但在整體運作模式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在信息利用、人力資源、技術設備、傳輸網絡、運營經驗等資源上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共享,從而提高資源利用率。例如,就利用信息資源而言,報紙采集來的信息可以同時供給集團內電視、廣播、雜誌、網站等不同媒體共同使用。
再次,不同媒體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協同效應。報紙、電視、廣播、雜誌、互聯網各有不同的媒體特征,這使得各種媒體互相促進成為可能,在不增加推廣成本的情況下就能增加影響,從而實現1+1>2的傳播效應。例如,不同媒體運用不同手法來處理同一條信息:廣播可以搶先發回一則快訊,並作追蹤報道;互聯網上可以表現為一組配有圖片的報道,並滾動播出;報紙以醒目標題做成一則消息,然後再提供更多的背景資料;在雜誌上又可表現為更多信息內容的深度報道;電視則以畫麵為主把它做成一則現場新聞等等。這樣在實現了信息多重開發的基礎上又吸引了更多的受眾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