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眷此邦之多君子——《中衛文化縱橫》跋(1 / 1)

請允許我不按慣例寫幾句話,圖的是直吐衷情。

1959年春到中衛。夜色中火車停下來。沒有站台的路基栽著一根水泥枕木樁,上麵掛著玻璃罩煤油燈。來接我們的是大木輪老牛車。腦袋裏一時閃現電影鏡頭一西伯利亞、孔子周遊列國。交代活思想,就是如此的原始。

第一次見高廟並不開放,整天關閉著,不過,有時也有人進出。有一天,禮貌地詢問,能進去看看嗎?答說進去就是了。進去一看,很有特色,我所未曾見過的大廟,真像布達拉宮的層疊,我欣喜。更讓我驚喜的,荒涼寂靜中出現了“南天門”三字,竟然是我崇敬的於右任老人所書。梁間裝板上有字畫,都很一般,有的很差。突然見一塊字跡工穩,吸引眼球的書寫,讀文字詩味很濃,當是古詩。後查《唐詩三百首》《全唐詩》也沒有。幾十年過去了,還是沒找到這“中衛山羊”詩的作者。念甚!念甚!

通讀、品讀學靈仁弟大著《中衛文化縱橫》,盯住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感慨寫作的不易。經曆“除四舊”的災難,包容、寬鬆、求真、存實是讀者的幸運,更是曾經在中衛住過的人們的奇遇。

我留中衛40年,前20年無奈留駐,後20年不忍離開。中衛人好物好。中衛人可能大多數不曾讀過《曾國藩家訓》,但懂得“欲求家運綿長,弟子無傲慢之容”;可能大多不曾讀過《弟子規》,但小輩多有規矩。中衛人重孝,以之為百善之先;中衛人講因果報應,積善行德。對於行乞者,主動布施。對來中衛的一批“右派”,注意言行上保護……至於物豐,就在於她的白米白麵、年種年收……

李默然老師演的一身正氣,應是“愛屋及烏”,我特別愛敬李老。不止幾次,常在中衛賓館見李師一人用簡單的客飯。不是有什麼活動,就是他一人。我想,大概是特別喜愛中衛。李大師為“三九胃泰”做廣告,得20萬全給劇協,自己得40元一隻半導體收音機。

蘇東坡,四川眉縣人。一生14次到常州。66歲時,終老於常州。為何對常州情有獨鍾?東坡居士雲眷此邦之多君子。”

40年在中衛,我深切體會東坡居士的“眷此邦之多君子”!就是“一地的好人多啊”!所以,李默然大師會常來中衛。

舊雨新知諸師友文字豐滿,簡明流暢,生動平實。更多是學靈仁弟的一篇篇佳作,史實敘述準確,一份材料說一份話,風格鮮明,表現各異,令我難忘,更讓我心生歡喜。衷心盼望你們在不斷成長的道路上更加完臻,為繁榮中衛文壇、傳播中衛文化藝術起到更大的社會作用。

贛遷蘇學十三代譚學榮2013年5月15日於南通

譚學榮:曾為中衛縣政協副主席,中衛縣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中衛縣誌編纂委員會副主任,中衛縣地方誌辦公室主任,新編《中衛縣誌》編審、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