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講話者對要說的話題具有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
這種欲望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對話題非常熟悉。隻有當你感到非常想讓聽眾理解你的話,迫切地想要把你最熟悉、最珍視的內容傳達給聽眾時,你才有可能把話題說好,並且準確地表達出所要表達的內容。
選擇能吸引聽眾的話題
即興講話,實際上是以講話內容為渠道,溝通講話者與聽眾雙方思想感情的過程。在說與聽之間,就即興講話的效果而言,應該以聽者為主。
通常,我們是以聽眾的反映來判斷即興講話的成功與否。成功的即興講話,能夠吸引聽眾,喚起聽眾的共鳴,使聽眾感受到講話者的情緒。
為了做到這些,20幾歲的年輕人首先要選擇能夠吸引聽眾的話題,選準了話題才能抓住聽眾,才能使你說話的能力得到聽眾的認可。如果話題沒選好,盡管你滔滔不絕,趣味十足,但是聽眾不感興趣,根本聽不進去,這樣的話題不如不選。要選準吸引人的話題,就必須對說話的場合、時間和聽眾進行充分的研究。
即興講話最好選那些有一定新意、能給人以啟發的內容做話題,切不可認為吸引人的話題必是奇聞軼事,或是深奧的哲理。要選擇內容健康,利於工作,利於團結的內容做話題,切忌選擇那些炫耀自己的內容,或者訴苦抱怨、宣泄牢騷的內容作為話題。
將情感注入講話之中
即興講話的最大特點在於“助興”。所謂“助興”,就是指講話者在環境、對象、內容的感召下,有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這種欲望產生於講話之前,貫穿於講話的全過程,它首先應當體現在講話的態度上。誠摯的態度能夠直接影響聽眾的情緒,關係到聽眾對講話內容的接受程度。誠摯、熱情、坦率的講話能夠吸引聽眾,能夠縮短講話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使聽眾始終為講話者的誠懇坦率所打動,大大增強講話的效果。
邢台地震的第二天,周恩來總理不顧餘震頻發的危險,懷著沉重的心情,趕赴災區看望受災群眾。當時春寒料峭,裹著沙礫的西北風一陣緊似一陣。總理看到數千名群眾迎風坐著等他講話,當即對縣委書記說:“風沙這麼大,怎麼能讓老鄉們朝著風坐呀?你說,一個人跟幾千群眾相比,哪一方麵更應該照顧?”接著又用深沉的語調說:“我是作為國務院總理來看望受災群眾的,但我是一個共產黨員,你想想,共產黨人哪有讓群眾吃苦在前而自己吃苦在後的道理呢?”
他親自指揮群眾朝南坐下,自己繞過去,站在一個木箱上,迎著漫天風沙向群眾講話。當總理號召災區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發展生產,重建家園”時,群眾激動得熱淚盈眶,總理講一句,大家齊聲響應一句。當總理講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你們恢複了生產,重建了家園,我再來看望你們”時,幾千名群眾一齊站了起來,口號聲此起彼伏,連成一片。
周總理不愧為卓越的政治家,他講話的魅力就在於他善於把共產黨人關心人民疾苦的誠摯感情在講話中體現出來。這樣的講話當然富於感染力,能夠深深地打動災區群眾的心,使群眾精神振奮地投入重建家園的工作中。
選擇一個展開話題的最佳角度
即興講話沒有精心製作的講話稿,因此在講話時,需要臨場發揮。20幾歲的年輕人在構思初具輪廓後,注意觀察現場和聽眾,捕捉那些與講話主題有關的人或情景,因地設喻,見景生情,使講話生動形象,溝通與聽眾的感情。
那麼,在有限的時間裏,如何富有條理地做好即興講話呢?
大致可分兩步,即先明確講什麼,再設計怎麼講。
分開來說,第一步便是明確講話主旨、確定材料範圍,也就是選擇一個恰當的話題。這個並不太難,因為在一般需要即興講話的場合,如集會、參觀、訪問、聯歡等,它們的背景、具體環境,預先是知道的,所以,話題的大範圍是確定的,關鍵是要選擇一個展開話題的最佳角度。這個選擇是在觀察現場、把握氣氛、了解他人、知己知彼的基礎上確定的,切忌把別人說過的話題拿來再說,避免雷同、追求新意。
明確了目標,選好了角度後,第二步是根據思路組織材料。即興講話要精彩、熱烈,要少而精,多則五分鍾,少則兩三分鍾,最好不要超過五分鍾。從內容上說,一次隻說一個問題,說深說透說精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短話比長話更難講,但是,它留給人的印象卻往往會更加深刻。
美國總統裏根在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上的致辭,隻有16個英文單詞,翻譯成中文也隻有27個漢字。他的致辭是這樣的:“我宣布,進入現代化時代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在洛杉磯正式開幕!”短短的27個字的講話,把第幾屆、什麼會、在哪裏開、其時代特征都講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