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20幾歲,玩轉商務公關,讓你拉著業績跑(2)(3 / 3)

不想心甘情願地接受對方的意見時,也用“所以”開頭把自己的意見堅持講下去的人,應該說是強者。如果講話過程中,無論受到怎樣的攻擊也不改變自己的論點,用轉折連詞來迎接對方的挑戰,那麼,談判就在不知不覺之中走向對立。

談判就像分蛋糕,自己分得一定利益,同時要讓對方知道他也能分得一塊,這樣蛋糕才能越做越大,在談判中你才能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發出“最後通牒”,逼服對方

“最後通牒”策略的主要內容是,在談判桌上給對方一個突然襲擊,改變態度,使對手在毫無準備且無法預料的形勢下不知所措。對方本來認為時間挺寬裕,突然聽到一個要終止談判的最後期限,而這個談判成功與否又與自己關係重大,不可能不感到手足無措。由於他們很可能在資料、條件、精力、思想、時間上都沒有充分準備,在經濟利益和時間限製的雙重驅動下,會不得不屈服,在協議上簽字。

艾柯卡在接管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公司後,覺得第一步必須先壓低工人工資。他首先降低高級職員10%的工資,自己也從年薪36萬美元減為10萬美元。隨後他對工會領導人講:“17元一小時的工作有的是,20元一小時的工作一件也沒有。”

這種強製威嚇且毫無策略的話語當然不會奏效,工會當即拒絕了他的要求。雙方僵持了一年,始終沒有進展。後來艾柯卡心生一計,一日他突然對工會代表們說:“你們這種間斷性罷工,使公司無法正常運轉。我已跟勞工輸出中心通過電話,如果明天上午8點你們還未開工的話,將會有一批人頂替你們的工作。”

工會談判代表一下傻眼了,他們本想通過再次談判,從而在薪金問題上取得新的進展,因此他們隻在這方麵做了資料和思想上的準備。沒曾料到,艾柯卡竟會來這麼一招!被解聘,意味著他們將失業,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工會經過短暫的討論之後,基本上完全接受了艾柯卡的要求。

艾柯卡經過一年曠日持久的拖延戰都未打贏工會,出其不意的一招竟然奏效了,而且解決得幹淨利落。

所謂“最後通牒”,常常是在談判雙方爭執不下、陷入僵持階段,對方不願做出讓步以接受交易條件時所采用的一種策略。實踐證明,如果一方根據談判內容限定了時間,發出了最後通牒,另一方就必須考慮是否準備放棄機會,犧牲前麵已投入的談判成本。

在某些關鍵時刻,最後通牒法還是大有裨益的。不過,該方法並非屢試不爽,一旦被對方識破,最後通牒的威力可能會反作用到自己身上來。

所以,發“通牒”一定要注意一些語言上的技巧,要把話說到點子上。

1.出其不意,提出最後期限,語氣堅定,不容通融

運用此道,在談判中首先要語氣舒緩,不露聲色,在提出最後通牒時要語氣堅定,不可使用模棱兩可的語言,使對方存有希望,以致不願簽約。因為談判者一旦對談判結果存有希望,認為將來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時,就不會輕易簽約了。此時,己方堅定有力、不容通融的語氣會促使他們下定最後的決心。

2.提出時間限製時,時間一定要明確、具體

在關鍵時刻,不可說“明天上午”或“後天下午”之類的話,而應是“明天上午8點鍾”或“後天晚上9點鍾”等更具體的時間。這樣的話會使對方有一種時間逼近的感覺,使之沒有心存僥幸的餘地。

3.發出最後通牒言辭要委婉

必須盡可能委婉地發出最後通牒。最後通牒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如果談判者再言辭激烈,傷害了對方的感情,對方很可能由於一時衝動而退出談判,這對雙方都不利。

第二節 銷售,打響一場心理戰

你的目標:將客戶的“No”變為“Yes”

有商務銷售中,許多人在被拒絕之後,以為成交無望,就選擇了放棄。其實,這個時候,銷售人員要懂得適時轉換思路,既迎合客戶的想法,又勾起客戶新的購買欲望。

帽子店的店員對一位先生說:“先生,這樣的遊泳帽很適合您,買一頂吧。”

這位先生謝絕說:“不必,我頭上的幾根頭發數都能數出來。”

店員說:“可您一戴上這種帽子,別人就不會再數您的頭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