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20幾歲,公關專家不會告訴你的身體語言秘密(4)(3 / 3)

這位大臣別出心裁地用3顆穀種辨出了賢才,顯然這種行為反饋試探是成功的。

在使用反饋試探法的時候,不要耍花招,否則可能弄巧成拙。因為人際關係是相互的,在你試探別人的時候,不要忘記你也有被對方試探的可能,一定要注意保密,不能讓對方看出來。

投其所好,以觀其心

權力、官位、金錢、欲望、利益曆來都是人心的試金石。有的人在對自己有利或利益無損時,可以稱兄道弟、親密無間;可是一旦有損到他們利益的時候,他們就像變了個人似的,見利忘義,唯利是圖,友誼和感情統統拋到腦後。

此時,“臨之以利,以觀其心”不失為一個識別人心的好方法。

《伊索寓言》裏有一則故事很值得參考。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王子養了幾隻猴子,訓練它們跳舞,並給它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戴上人臉的麵具,當它們跳起舞來時,逼真精彩得像人在跳舞一樣。有一天,王子讓這些猴子跳舞,供朝臣們觀賞,猴子的精彩演出獲得滿堂的掌聲。其中有一位朝臣故意惡作劇,丟了一把堅果到舞台上去,這些猴子看見了堅果,紛紛揭掉麵具,搶食堅果,結果一場精彩的猴舞就在朝臣的哄堂大笑中結束。

這則寓言說明了猴子的本性並不因為學習舞蹈和戴上麵具而改變,猴子就是猴子,看到堅果就原形畢露。

猴子不改其好吃堅果的本性,因此看到了堅果,就忘了它正在跳舞娛人。人的表現雖然不會像猴子那麼直接,但不管他怎麼偽裝,碰到他的弱點,他就會無意識地顯示出真麵目。例如,好色的人平時道貌岸然,但一看到漂亮的女性就會言行失態;好賭的人平時循規蹈矩,但一上牌桌就廢寢忘食,不知罷手。不是他們不知道顯露這種本性不好,而是一看到所好之事或所好之物就忍不住要掀掉假麵具——就像那群猴子。

在實際運用上,你可以刻意安排情境去了解一個人的人心。譬如說,如果你想了解某個人的喜惡,可主動安排,從酒色賭錢等方麵去觀察,若某人真的有某方麵的喜好,假麵具至少就掀掉了一半,甚至忘形到不知道自己是誰,赤裸裸地露出真麵目。

如果你沒有能力安排各種情境,那麼,就利用各種機會觀察其所好,這種觀察比刻意安排更為深刻有效,因為你觀察的對象沒有防備,真麵目會顯現底。

用“投其所好”來看人,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看出他的行事原則和價值觀。無論是交朋友、找合作夥伴或共事,這都是一項重要的參考。

與第三方閑聊,聊出他的本質

人總是要和其他人交往,同時本性也會暴露在不相幹的第三者麵前,也就是說,他不一定認識第三者,第三者卻知道他的存在,並且觀察了他的思想和行為。人再怎麼戴假麵具,在沒有舞台和對手的時候,假麵具總是要拿下來的。當他和別人交往、合作時,也會給別人留下各種不同的印象。因此你可向不同的人打聽,了解他的為人處世。每個人的答案都會有出入,這是因為各人好惡有所不同的緣故。你可以把這些打聽來的信息會聚在一起,找出交集最多的地方,就可以大概了解到這個人的真性情。

不過打聽也要看對象,向他的密友打聽,聽到的當然都是好話;向他的對於打聽,你聽到的當然壞話較多。最好能多問一些人,不一定是他的朋友,同事、同學、鄰居都可以問,重要的是,要把得到的信息綜合起來看,不能光聽某個人的話。

打聽還要有技巧,問得太直白,會引起對方的戒心,不會告訴你實話,最好用聊天的方式,並且拐彎抹角地套話。這種技巧需要磨煉,不是兩三天可以學到的。

此外,你也可以看看對方交往的都是哪些人。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性情耿直的人和投機取巧的人合不來,喜歡酒色財氣的人也不會跟自律甚嚴的人成為好友。觀察一個人的交友情況,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性情了。

除了交友情況,也可以打聽他在家裏的情形,看他對待家人如何,對待鄰人又如何。如果你得到的是負麵的答案,那麼這個人你必須小心,因為對待至親都不好,他怎麼可能對你好呢?若對你好,很可能是另有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