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達吃驚的情緒
人們在吃驚或有所防備的時候,會把眼睛睜得特別大,再加上一些麵部表情,例如,眉毛會抬起,嘴巴張開。在你看到這些特征後,就可以肯定,這個人正在震驚中。
2.表達懷疑的情緒
若你與某人談話,他眯起雙眼,皺起前額,並不住地對你進行打量,那麼表示他正在懷疑你說的話。他希望用眼睛的審視在你身上找到蛛絲馬跡,以肯定自己的判斷。由於它主要表達一種不確定、不認可的態度,所以經常出現在某人對某個決定沒有把握的時候。
3.表達憤怒的情緒
當某個人直接盯著另一個人,他的上下眼皮很緊張,眼睛眯成一條縫。同時一般會伴著咬牙和攥拳的動作。這是他用以宣泄內心的感受,甚至達到嚇唬對方,或威脅對方的目的。
4.表達恐懼的情緒
一個人內心恐懼時,眼睛會直愣愣地大睜著,好像要把那迫近的危險的最細微的動作都看個一清二楚。這種狀態下,發出動作者的下眼皮很緊張,同吃驚的情緒不同的是,感到恐懼的人的麵部表情很不一樣,他們的眉毛抬起並鎖在一起,呈水平形態。
手勢,無言的表白
人類從原始社會就開始用手製造和使用工具,在新事物、新思想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為了溝通和交流,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學會了利用手來輔助。因為很多人發現僅僅依靠嘴進行交流顯得力不從心,所以社會交往中,手勢已經成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時,這些手勢除了表麵的含義外,還隱含了其他的意思。
在交談時,人們雙手總是置於身前,並且伴有一定的手部動作。它們對語言起著說明和補充的作用,甚至可以發揮獨立表達意思的作用。幾乎任何日常活動都離不開手勢,行為學家曾形象地比喻說:“手勢是人的第二張唇舌。”人們的種種心理通過千姿百態的手勢體現出來,有時手勢甚至比語言更能傳達說話者的心思。
1.正麵對他人豎起大拇指
大家都曾使用過這樣的手勢,它很重要的一個含義就是表示對他人的稱讚,表示“好”、“很棒”、“第一”、“厲害”的意思。在生活中,當我們在真誠地讚賞他人時,還應當配合其他非語言的信號,例如,麵帶微笑,這樣能更好地傳達自己的意思。
此外,在那些曾經是英屬殖民地的國家,例如,美國、南非等地,豎起大拇指還有要搭便車的含義。經常可以看到有旅行者向道路上的車輛做出這樣的手勢,看是否有機會搭便車。不過,在希臘等國家,豎起大拇指的含義則帶有侮辱的性質,相當於“你吃多了撐的”!
2.食指彎曲與拇指接觸呈圓形,其餘三指張開
這個手勢是從美國開始頻繁使用的,表示“OK”、很好的意思,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手勢,但在不同國家,這個手勢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日本,這個姿勢表示金錢的意思,如果在同日本人交易的過程中,向他做了這個手勢,則會被誤解為你在向他索要賄賂。在地中海地區,當地人常用這個手勢則是在暗示某個人是同性戀。對於當地的男子和女子來說,是一種具有侮辱性質的動作。
3.伸出食指與中指,其他手指蜷曲
這個手勢在手心向外的時候,表示“勝利”的意思,但這個手勢變成手心向內的時候,就是一種侮辱性的表達,近似於“去你的”。不過,歐洲的某些地方,手心向內的手勢,沒有其他含義,僅僅表示數字“2”。
4.翹起食指和小指,其他三個手指握在一起
這個手勢在美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指長角美式足球隊,因為小布什很喜歡得克薩斯州的長角美式足球隊,而常使用這個姿勢表示喜愛和支持;另一種說法指的是搖滾音樂迷的手勢,指“繼續搖滾”的意思,而得克薩斯大學運動隊的拉拉隊習慣用這一手勢為隊員加油,表示“出色、極好”。有時,在美國,若要讚美某人很棒時,你也可以使用這個手勢。有意思的是,這個手勢在意大利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意指“戴綠帽子的男人”。
5.緊握手指,呈拳頭狀
緊握的拳頭,在人們麵前是一種力量的體現。這一衍生於搏鬥的姿勢,可以用於進攻與防守。如果在生活中運用這種手勢,則是在向他人展示:“我是有力量的。”“我不怕你,要不要嚐嚐我拳頭的滋味?”是一種示威和挑釁的動作。
當將其恰當地運用於演講或說話時,則說明這個人很自信,很有感召力,是值得人們信賴和依靠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