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聽恭維話是人之常情。但是,如何給人戴一頂漂亮、合適的高帽子卻是大有講究的。還是來看看一個小秘書是怎樣巧妙地送人高帽子的吧。
市裏召開政府工作會議,新來的秘書小孫早早來到會場入口處等候各位領導。
高局是坐專車奧迪A6來的,小孫上前打開車門:“風光、風光,多讓人羨慕啊!”。
嶽局則是坐出租車來的,小孫迎上去:“瀟灑、瀟灑,一招手就有車,來去自由。”
王局家離得比較近,騎輛自行車就來了。小孫說:“廉潔、廉潔,都像您這樣,老百姓還有啥抱怨的。”
楊局是走著過來的,小孫熱情地打招呼:“時尚、時尚,現在好多富貴病都是缺少運動造成的!”
在一邊觀看多時的侯局見小孫巧舌如簧,便成心為難小孫:“我可是爬著來的,你怎麼說呢?”小孫立即豎起大拇指:“哎呀,這麼多局長裏麵,就數您最穩當喲!”
像案例中的小孫這樣的恭維就非常高明,用民間的俗語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確實,恭維的話需要結合你說話對象的特點來選擇,這樣才能真正說到他的心坎裏,你的恭維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恭維話人人愛聽,隻要你說得自然、恰到好處,就一定能博取他人的好感。
臉皮厚一點,公關順一點
“笑罵由人,我自為之。”這就是所謂的厚臉皮。曆史上善於公關者,往往深諳此道。
赤壁之戰,東吳周瑜大敗曹兵,諸葛亮隨後用計智取荊州,氣得周瑜背瘡迸裂,誓與劉備、諸葛亮一決雌雄。魯肅以形勢嚴峻為由,勸他忍耐,並建議先禮後兵,先去說服劉備、諸葛亮主動歸還荊州。
魯肅來到荊州,對諸葛亮說荊州當歸東吳所有。諸葛亮說他們占據荊州是以叔輔侄,劉琦尚在,有何不可,便請公子出來。魯肅見劉琦病懨懨的,料知活不長久,便說:“公子(指劉琦)若不在,便如何?”
諸葛亮深知荊州的重要性,但又不想早早與東吳鬧翻,於是假意答應說:“公子在一日,度一日;若不在,別有商議。”
魯肅說:“若公子不在,須將荊州還我東吳。”
諸葛亮說:“好!”
魯肅是個老實人,回去後把上述情況對周瑜說了,兩人都眼巴巴地盼著劉琦早點死掉,好占有荊州。
不久,劉琦病亡,在劉備等人料理後事之時,諸葛亮已想好了待東吳的人來時應如何應對。
過了半月,魯肅果然來到,免不了舊事重提。不料諸葛亮變了臉色,說:“子敬好不通理!劉琦之父是我主人(劉備)之史長,弟承兄業,有何不妥?你們是外姓人,怎麼這麼厚臉皮來索要不屬於你們的城池呢?”一席話說得魯肅無言以對。
諸葛亮隨後以一種十分理解和豁達的口氣說:“等將來圖了西川,一定歸還!”魯肅無奈,隻得聽從。諸葛亮還裝模作樣地當場讓劉備寫下文書,押了字。
魯肅回來見周瑜,並拿出文書。周瑜到底精明些,對魯肅說:“你又中了諸葛亮之計了。名為借地,實是混賴。他說取了西川便還,誰知他幾時取西川?假若十年不得西川,十年不還?這等文書,如何中用,你卻與他作保!他若不還,主公怪罪下來怎麼辦?”
魯肅呆了半晌,說:“劉備不會負我。”
周瑜說:“劉備梟雄之輩,諸葛亮奸猾之徒,恐怕不像先生這樣心地誠實。”
過了數日,荊州傳來消息,說劉備的夫人去世了。
周瑜設一個計謀:“劉備喪妻,必將續娶。主公有一妹,我勸主公把妹妹嫁與劉備,使劉備來入贅。把劉備騙來,讓他既得不到妻子,又身陷江東,拿他作為人質來換取荊州。”於是便派使節往荊州商議婚事。諸葛亮一聽,就知道這是為圖謀荊州而設的計,便給劉備出了三條錦囊妙計,讓劉備安心去江東迎娶孫權的妹妹,結果使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到底也沒有討回荊州。
實際上,劉備、諸葛亮從來就沒想把荊州歸還給東吳,隻是誠實厚道的魯肅當了真,一直到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魯肅才終於明白諸葛亮和劉備借荊州的真實目的。
厚臉皮其實就是,雖然做出讓人難以接受、讓人難堪的事情而仍然心安理得人。俗話說:“臉皮薄,吃不著。臉皮厚,吃個夠”。在公關中,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適當地厚臉皮,其實是一種高級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