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30日早晨,有消息報導美國芝加哥地區7人因使用強生聯營公司的一個子公司麥克尼爾日用品公司生產的“泰勒諾爾”牌鎮痛膠囊中毒死亡,據傳另有250餘人也因為服用此藥而生病或喪生。後來查明,這種藥根本無毒。前者7人的死亡是有人打開包裝在藥中加入了劇毒氰化物造成的。其餘250餘人的生病或喪生,則與泰勒諾爾膠囊根本無關。但是誤解已經造成,壞名聲已傳出。當時有很多人斷定:這種年銷售額曾經高達4~5億美元、在全美擁有1億多使用者的膠囊將從市場上絕跡。
危機出現了。首先是幾乎所有泰勒諾爾鎮痛藥的訂單被立即取消,緊接著強生的其他產品的銷售也受到了牽連。
情況危急,強生公司馬上求助於當時美國最大的公共關係公司——博雅公司。博雅公司從1978年起就一直進行著泰勒諾爾鎮痛藥的宣傳工作。這次他們密切合作,開始了挽救泰勒諾爾的工作:
第一步,與新聞媒介通力合作,向公眾如實說明真相,因為新聞界是重新取得人們信任的關鍵。
第二步,以1億多美元的代價收回目前市場上3100萬瓶“泰勒諾爾”牌鎮痛膠囊。
第三步,麥克尼爾日用品公司設計和生產了抗汙染的包裝,重新將“泰勒諾爾”牌鎮痛膠囊投放市場。
為了配合第三項工作,麥克尼爾日用品公司散發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贈券,向顧客免費贈送這種重新包裝過的鎮痛藥物。
為了讓盡量多的公眾了解到他們的做法,博雅公司以紐約為中心,通過衛星同時在全美30多個城市舉行記者招待會,其他一些城市的記者還可以向紐約的中心會場提問。信息很快傳播出去,強生聯營公司的做法受到公眾的讚賞和信任。
1983年3月,美國公共關係學會為了表彰強生聯營公司恰當處理這場危機的成績,向強生聯營公司頒發了銀質獎章,這是一次尚無先例的舉動。博雅公關公司副總裁斯坦·索爾哈福特在著作《形象戰》中評論泰勒諾爾事件是“本世紀最好的表現公關的威力、媒介的巨大作用以及公司形象的重要性的案例”。
在強生聯營公司整個危機處理過程中,公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危機公關決策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危機階段。公關部門在發生危機後立即采取的第一項關鍵性決策,是與新聞媒介通力合作,因為新聞界是向公眾預警的最佳渠道。這也正是公關產生良好效果的奧秘所在。
隨後立即開始的第二階段是重返市場階段。即以30個城市參加、通過衛星轉播的電視記者招待會。這次電視記者招待會獲得了巨大成功,它被人們稱為美國新聞史上“難度最大的”記者招待會。在這之後,電視記者招待會成為美國各大公關公司經常采用的宣傳手段。
強生聯營公司處理危機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危機公關處理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努力來挽回企業的形象和公眾的損失。
第三節 年輕人不可不知的六條公關“軍規”
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野心”
老子雲:“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做生意的商人,總是隱藏其最珍貴的貨品,不會讓人輕易見到;而品德高尚的君子,從外表看上去則顯得愚笨。這蘊涵著一種處世智慧。特別是年輕人,鋒芒畢露毫無益處,“滿招損,謙受益”,自我炫耀者隻會招致他人的反感乃至小人的陷害。隱藏鋒芒,低調做人,才能盡可能避免被風雨侵蝕,讓自己長成參天大樹。
曆史上那些善於伏藏的人,表麵看起來“和光同塵”,毫無圭角,言語如此,行動亦然,個個深藏不露,好像他們都是庸才,其實他們的才能,絕非普通人可比;好像他們都訥言,其實他們都是善辯者;好像都是胸無大誌,其實頗有雄才大略,不願久居人下。他們在行動上伏藏,在言語上伏藏,為何?因為有所顧忌,因時機還不成熟,就不得不以伏藏來擾亂對手的視聽,掩蓋自己的真實意圖,以求由險境步入勝境。將伏藏之功發揮得當的最佳代表要屬明成祖朱棣。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元璋打天下時,他立功最多,頗受朱元璋器重,受封為燕王,鎮守當時的燕京。皇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曾有意立他為太子,但因他之上還有兩位兄長,為避免兄弟相爭,朱元璋隻好立嫡長孫朱允炆為帝位繼承人。對此,燕王朱棣一直耿耿於懷。
明惠帝朱允炆即位時,各地藩王都是叔父輩,割據要地,虎視眈眈。戶部侍郎卓敬上書密奏:“燕王智謀過人,又鎮守北平這樣的要害之地,兵強馬壯,不可不防。不如將他遷往南昌,萬一有變,也容易控製。”朱允炆本就對他這位智力過人的皇叔很是疑懼,見此密奏後,深以為是,便著手做了一係列部署,對朱棣嚴加防範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