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這城(2 / 2)

這時候他看到了盧鏜將軍正在招募軍隊,他聽到了盧鏜將軍的號召,他忽然明白了自己並不是唯一遭受損失的人,整個蘇州,還有沿海的百姓都在被倭寇蹂躪,殺一個倭寇隻能報一家之仇,而如果要讓千千萬萬個百姓不再遭受痛苦,就必須要徹底地將倭寇驅逐出中國!

嚴弘決心要為這樣的事業而奮鬥,為了大明不再遭受兵燹,他毅然決然地表示要去參加盧鏜將軍的募軍,但他的這個舉動卻遭到父母的阻攔,已經失去一個兒子的父母牽著他的衣服,不許他走向那危險的戰場。

嚴弘也非常痛苦,在國與家中,如何選擇——最後嚴弘的妻子王氏站了出來,告訴他對父母盡孝很重要,但對國盡忠其實才是更大的孝。

那些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的人,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但他們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父母能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如果他們不選擇上戰場,那麼父母親人會受更多的苦。嚴弘被妻子所打動,最後在妻子的支持和幫助下,他和數十名鄉人一起離家,前去參加淞滬的抗倭戰爭。

在淞滬戰場上嚴弘英勇善戰,建立不少功勳,然而在一次激烈的進攻中,倭寇人數眾多,需要設伏,於是嚴弘主動請纓,在伏擊地點埋下了地雷和炸藥,然而倭寇似乎有所警覺,沒有往他們的伏擊地點而來。

嚴弘就挺身而出,吸引倭寇的主力進入了埋伏地點,然後示意戰友引發炸藥——戰友們不忍心炸死嚴弘,嚴弘知道他們的想法,就決定舍身取義,他麵對敵人的火槍,高呼驅逐倭寇,抗倭必勝,為了大明前進,飛身而上,堵住了射向戰友的子彈,在戰友的淚花中,引爆了炸藥,為全軍的勝利打開道路。

當他犧牲的消息傳回家中後,他的妻子已經懷孕六個月,這孩子成了遺腹子,然而等孩子降生,妻子並沒有改嫁,而是選擇守節,全劇最後一幕,就是堅強的妻子撐起了全家,對著幼的孩子歌唱《從軍行》,並對孩子:“誰好男不當兵,好男兒就是應該報國殺敵,死而不棄!”

這一出戲劇,隻有簡單的鼓點伴奏,台詞都是對白,一句唱曲都沒有,卻將眾人感動得涕泗交下,不論是高貴的世家,還是普通的平民,連最挑剔的看客,都被這慷慨激昂的劇情深深吸引,特別是陳惇又將後世舞台劇的一些元素加入,豐富了演員的肢體表演,所有觀眾都被深深吸引,演出結束後,數千名觀眾起立鼓掌,眼含熱淚,呼聲震地,掌聲如同暴風驟雨一般,久久不息。

知府王廷當場揮毫寫下“報國殺敵,抗倭必勝”八個字,而成遠帶著團練的兵卒慷慨激昂地宣誓,烈士在前麵倒下,我們這些後來者要踏著烈士的足跡前進,我們的責任就是驅逐倭寇,還複太平……

戲劇《熱血》火爆了整個蘇州,如今的蘇州城很少有人再去看靡靡的《白蛇傳》,他們紛紛要求要看抗倭的傳奇故事,使得陳惇和他的夥伴們陷入了沒有歇息的連續表演中,一個月內,幾乎每都要上演二到三場,到最後大家紛紛感歎自己考取鄉試都沒有這麼累過。

在這種氣氛下,蘇州也紛紛推出新曲目,都是和抗倭有關的,什麼《斬蛟記》,什麼《從軍行》,於是淞滬之戰被重新提起,大家開始重新評議胡宗憲的功績,對這個新任的江南總督也寄予了厚望。

對,胡宗憲如今已經如願以償地成為了江南總督,總攬東南一切軍政大權,開始大刀闊斧地訓練士卒,招募軍隊了。南京事件的陰影可以確定完全煙消雲散,而且劇目之中,主角嚴弘參加的淞滬之戰就是胡宗憲指揮的,他的威望不降反升,而且隨著這劇目的流傳,從蘇州到江浙,從江浙到閩越,他的名頭是越發響亮了。

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即使這出《熱血》很受歡迎,但表演的人終將還會分散,大家各有各的前途,也不能像戲班子一樣,每日隻以唱戲生活。不過陳惇產生了組建劇團的想法,而且其他人都沒有這種熱血,這種激情,隻有府學的學子有。

所以陳惇提議府學設立劇團,招募團員,不僅要將《熱血》這出劇目永遠保留下去,而且要不斷進行新的創作,開啟民智,解放思想,與群眾對話,深刻、敏銳地反映現實,揭示無限豐富和深邃的人民百姓的的精神生活,陳惇對這個新的劇團寄予無限希望,並給他們留下了三條原則,即“觀照現實、喚醒現實、改造現實”。

當然,陳惇在蘇州的生活很快就結束了,他永遠難以忘懷自己在蘇州的每一個日子,在這裏,他汲取了蘇州的涵養和精神,他獲得了蘇州的品格和性情,他得到了蘇州這個城市從頭到尾的灌溉,這座千年城市毫無保留向陳惇打開,也接受了陳惇的反哺。

嘉靖三十四年年末,陳惇就在眾多親友的祝福下,踏上了進京趕考之路,他的心情又激動又平靜,因為未來雖然那樣不確定,但他的心中,已經找到了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