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膨脹之後,董卓的野心自然也跟著膨脹了起來。
188年1月初,就在整個王朝的百姓開始進入一年一度的春節之時,董卓在朝堂上公然廢黜少帝劉辯,提劉協繼位,是為漢獻帝。
在朝堂上,董卓第一時間就遭到了朝臣的激烈反對,中軍校尉袁紹更是差點直接拔劍相向。
最終,為自身謀慮,袁紹最終直接棄官返回了袁家大本營渤海郡,而朝中的袁隗等人則不得不同意了廢立之事。
完成了皇帝的廢立之後,董卓的氣焰更甚,在188年1月18日直接彈劾並毒殺了何太後。
此舉頓時引得朝中眾臣以及下的有識之士嘩然大驚,時為典軍校尉的曹操經過一番密談,從司徒王允處借得神兵七星寶刀,行刺董卓未遂。
行跡暴露後,曹操一路倉皇逃回陳留,然後得衛氏及家族支持,賣盡家中物資,招募萬精銳鄉勇,然後一紙討董詔文傳遍下,號召各路英雄共同討伐篡奪朝廷大權、胡作非為的董卓。
188年月,渤海郡太守袁紹率先做出反應,親自領兵0萬離開渤海趕往酸棗與曹操彙合。
隨後,下各路共計十八路諸侯先後響應曹操的號召領兵趕來酸棗會盟: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
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九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
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十七路諸侯,再加上發出倡議的曹操本部兵馬,共計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
十八路諸侯兵力各不相當,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共計近400萬大軍齊聚酸棗會盟。
在會盟中,因袁紹乃是出自東漢名門“汝南袁氏”,家族之中一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及下,被眾人公推為盟主。
188年4月日,在酸棗歃血為盟之後,十八路諸侯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烏程侯孫堅為先鋒,直取汜水關,另一路則由袁紹親自率領盟會大軍主力逼近虎牢關。
坐鎮洛陽的董卓軍得知關外十八路諸侯的動向之後,董卓軍也迅速做出反應,一麵派西涼猛將華雄為先鋒,領0萬西涼軍精銳進駐虎牢關抵禦聯軍主力,另一麵則派東郡太守胡軫和大將徐榮領兵0萬進駐汜水關,抵禦聯軍先鋒孫堅軍的進攻。
隨著十八路諸侯聯軍與董卓雙方沿著汜水關和虎牢關兩地擺開聲勢浩大地擺開陣勢,在東漢末年有著重要意義的曆史任務劇情“諸侯討董”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