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際會,大道朝天。
冷風蕭瑟,殘陽如血。
數隊車馬,從邊陲小鎮上的一條石道疾馳而過,濺起漫天的水花。
雨後的夕陽下。
雨水彙成的小水灣裏,映出了一個少年的模樣。
他約莫十五歲的年紀,衣服有些破舊,但漿洗的很幹淨,上麵補著幾個花補丁。
即便如此,也掩蓋不住他挺拔的身姿,和眉宇間,他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少有老成。
少年的名字叫馮不悔,是趙家的養子。
關於馮不悔被趙家收養這件事,還要從十年前說起。
十年前,趙員外棄文從商,搖身一變,成了這座邊陲小鎮上的大財主。
一時間,他的身邊女子無數,卻屢屢想要孩子而不得。
眼看著家產無人繼承,趙員外無可奈何,隻好命人在路邊撿回了沒人要的小不悔,帶到家裏當成了養子。
十年間趙家對小不悔視如己出,照顧得可謂是無微不至。
但馮不悔卻始終沒有叫趙員外一聲爹。
因為他心裏始終沒忘記,他真正的娘曾經說過,總有一天,會回來接他回家。
“趙不悔,娘叫了你半天,你怎麼還在這裏發呆!”
馮不悔正愣神的時候,有個婦人忽然出現在他麵前道。
說話的婦人是馮不悔的養母,趙員外的發妻。約莫五十歲左右,風貌猶存,年輕的時候也是個美人。
“我叫馮不悔”。
馮不悔聽婦人叫自己趙不悔,臉上有些不高興,冷著聲音說道。
“你這孩子,哪有孩子不跟著爹姓的!”
“可我不是你們的孩子,我是你們撿回來的!”
馮不悔的話讓女人有些尷尬,幸而路上人不多,匆匆過路的旅人,根本沒心思管這對母子的閑事。
“好好好,依你,依你總行了吧”。
婦人拗不過,隻好說了句軟話。馮不悔的臉色這才緩和下來。
小時候每次說到這裏,婦人總免不了愁苦落淚一番。
但現在馮不悔已經長大成人,十年間的軟磨硬泡,婦人最後發現,他的心意竟沒有絲毫的改變。
於是隻好放棄了改變馮不悔的想法,接受了這個揪心的現實。
可她的嘴上總是忍不住想再試一試。
“跟娘回家吃飯”。
婦人說著拉起馮不悔得手,走進了路邊的一所宅院裏。宅院不大,收拾的極為得體,進門是影牆,左手是書房,右手依次有兩間廂房。正中央是趙員外和夫人的落榻之處。
院子裏有修竹半畝,是馮不悔的養父——趙員外的雅好。
竹子雖然無心,但卻不易折,一如趙員外曾經的文人風骨,也是他僅剩的尊嚴。
“哥哥,你是不是又去路邊發呆了?”
婦人拉著馮不悔剛進院子,迎麵走來的小姑娘古靈精怪道。
小姑娘叫趙星兒,也是個孤兒,今年十三歲。當初怕小不悔一個人寂寞,兩年後的某天,趙員外命人又撿回來了一個小姑娘,就是如今的趙星兒。
進趙家門的時候,趙星兒也是五歲,她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和身世,因此很乖巧的接受了養父的姓氏。
她可不像馮不悔那般執拗,寄人籬下十年,還是不肯認命。
“要你管,小心我把你做過的糗事全都說出來”。
馮不悔皺了皺鼻子道。
對於這個憑空多出來的妹妹,馮不悔的態度與對待二老迥然不同,不但不冷淡,甚至還有些寵愛。
其實也難怪,誰家有這麼個古靈精怪的小可人兒,都會捧在手心裏當成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