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3 / 3)

二是在到了體檢這一關時,正好碰到了同場熟悉的一位主檢醫生,關照地幫他通過一道道體檢關卡,讓他得以順利地通過了身體檢查這一關,以至最終成功地實現了當兵理想。

聽了以上萬教導員說起的有關陶誌剛《三起三落來當兵》的故事,在坐的新兵們都由衷地發起了一片感概、、、、、、

“誌剛,你真了不起啊,實在令人欽佩啊!”

“哈哈,原來是這樣啊,陶誌剛你真行唉!”

“不愧是跟當兵有緣啊,連當了三年兵,結果還是給他實現了啊!”

“其實,談起要想當兵,我們的心情也都跟陶誌剛一樣。隻是沒有他經曆的這麼曲折。”

“這就叫著功夫不負有心人啊。”隨後,萬教導員又加以總結地說上道。

“唉,萬教導員,那你以上又是怎麼知道陶誌剛《三起三落來當兵》的故事和他在這次當兵中藏有的那些小秘密的啊?”

“因為我是來招兵的嘛,自然是會有人告訴我了。”萬教導員頗為自豪地說道。

“咳!真有意思,說了半天還是我們新兵中的陶誌剛。”

“嗯,萬教導員說的故事還真不奈,聽起來還是挺感人的呢。”

“萬教導員,你能即興發揮地講出這麼好的故事,真是太有文才了啊!”

回味到萬教導員講起的故事,新兵們又激動地一起轉向他誇讚了起來、、、、、、

“嗚──”此時,就聽到客輪拉響了長鳴汽笛聲,前方已經抵達到了橫沙碼頭,新兵將要在此登上目的地,結束起一天緊張旅途生活。

一三六、

橫沙碼頭上,早已是掛好了“熱烈歡迎新兵入伍到來!”的橫幅標語,道路兩旁,也已是在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地做好了夾道歡迎準備。

新兵們踏下船來,魚貫地登上了前來接送他們的軍卡。

接著,滿裁著新兵的軍卡便開始沿著橫沙中心大道,一路上駛過“新民鎮”、

繞過農莊,穿過圍墾田野、直奔馳來到了設立在海岸步兵連一連營地的新兵連隊所在地。

一三七、

隨後,在萬教導員、裴文書的帶隊和新兵連裏的領導接待、安排下,新兵們迅速地被帶到了已編製好的各個班排。

接著,就見進到宿舍的陶誌剛、郭雲龍、潘躍等新兵紛紛解下背包、軍需物品,感到疲勞不堪地躺到了草鋪上。

然而,令他們始料不及地是,正在這時外麵又響起了一陣急促的哨音,新兵們隻好再重新地爬起身來衝向外麵,趕到操場集合。

一三八、

“立正!向前看!稍息。下麵給大家講評一下今天路上行軍情況:今天,大家一路辛苦了,總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沒有發生安全事故和出現大的違紀行為,值得表揚。但不足的是在上海分兵來橫沙島時,有少數人鬧了點思想情緒、、、、、、好了,由於時間關係,我就說這麼多。”來到操場上,萬教導員首先就一路行軍情況做起了簡短小結。接著,他又宣布道:“下麵讓我們歡迎負責新兵連工作的管營長為我們大家講話、、、、、、、”

隨著新兵們發起的一片鼓掌聲,一位生得較為瘦高的,年在三十七、八歲的管營長隨即向新兵們致以起了祝詞:“首先,我代表橫沙島守備五團新兵連隊對你們的到來表示歡迎!你們能在祖國需要的時候,湧躍報名參軍,站出來讓部隊挑選,不遠千裏地來到上海橫沙這個偏避的小島當兵,充分表明出了在你們人生當中是富有了理想報負的,是值得感到驕傲自豪的!

因此,希望你們來到新兵連隊後,要能從難從嚴要求自己,經受住新兵連生活考驗,努力實踐完成新兵連裏的各項隊列基礎軍事訓練等課目,爭取達到成為一名合格的新兵分向連隊。”最後,管營長轉向新兵連長吩咐道:“那就這樣吧,陸連長讓各班排帶回,下麵準備開飯。”

“是!各班排帶回。”隨即,陸連長下達起了口令。

接下來,新兵們便排著整齊的隊伍走進飯堂,按每八人一桌進入到晚餐。填飽了肚子後,他們又重新返回到宿舍,打開背包行李,躺到草鋪上開始作息就寢,畢竟是長途顛簸,一路辛勞,新兵們很快就都進入到各自夢香、、、、、、

在以上征集來的各路新兵統計數量上標明,足已達到了有五百號人。因島上條件有限,五團僅騰出了兩處作為新兵連集訓基地,除長興帶兵有200多號人被安排在了一營農場外,隨萬教導員帶過來的300多號新兵則是被安排在了一營的步兵連隊一連所在地。雖住下的宿舍顯得有些擁擠,但在安排的秩序上還是井井有條。

一三九、

正當陶誌剛還沉浸在當初參軍入伍來上海卻被分配去了橫沙島的難忘回憶當中時,排起購票的長龍隊伍已把他和高軍推移到了窗口前。

由於去家鄉還沒完全修通鐵路,暫時隻能打到上海至皖南江城列車,然後再轉車到南宣縣城。

此時,高軍已主動上前地掏出錢來,向窗口售票員訂購上了兩張去皖南江城的車票。

“呐,誌剛,給你一張。”接著,高軍搗了一下陶誌剛遞過車票。

“呃,你都買好車票啦?”還沒來得及反應的陶誌剛這才回過神來。

“是的,不知你在想什麼,我都替你買好了,是兩張中午12:40的。”

“呃,那現在不是還早嗎,才九點多鍾”陶誌剛隨即看起腕表地說道。

“誌剛,趁現在還有點時間,我們先出去吃上點東西吧。”此時,高軍見議道。

“嗯,乘車兩天了,都沒吃到過一頓正餐,是該要坐下來好好吃頓飯了。”陶誌剛應聲地隨同高軍一道步出大廳,就近地找到了一家小餐廳,坐下來一點上了兩道菜,要了點小酒,碰杯弄盞地對炊了起來、、、、、、仿佛是吃了頓當兵以來最溫馨的酒桌飯菜。

隨後,結過賬的陶誌剛與高軍又抓緊地返回到候車室等候起了上車、、、、、、

“嗯,今天還算是不錯的,雖然沒能趕上早班車,但還是趕上了下午這趟車,能爭取早點到家,沒有在路上耽誤上更多的時間。”高軍坐在椅上感到欣慰地說起

“那是啊,這樣能快點到家,也好讓家人能早點放心啊。”陶誌剛望起排隊檢票的人群拈記地說道。

又等上了一會,便就開始聽到了候車室內的廣播中傳出了上海開往至江城的列車開始上車檢票通知,隨著排隊人群,陶誌剛、高軍提起行李又開始通過檢票進站上車,再次登上了開往至南京、江城方向列車。

一四0、

尋著車廂排號挨近窗口坐定下來的高軍、陶誌剛望著開動的列車緩緩駛離出上海北站,心裏不禁想到當初他們滿懷激情來到上海當兵,為保衛上海都市安寧付出青春年華,為守護上海人民幸福生活做起默默奉獻,而如今他們卻要遠遠地離開這座城市,退伍還鄉,再也不會有更多機會能到這裏來玩上一玩、逛上一逛、重溫起過去作為留念了,而感到內心充滿了遺憾、緾綿、酸楚、失落、、、、、、

隨著上海城背影漸漸消失逝去,列車又開始踏上了一條回轉到家鄉新的長途旅程,此時,陶誌剛從包裏掏出了連隊在臨行時分發給他們的幾個熟透了的黃通通的橙子遞到高軍麵前,

“呃,這麼漂亮的橙子哪買的?”

“不是在路上買的,是由我們連隊指戰員自己親手種的,你快評嚐評嚐味道可鮮著呢。”

“噢,那不容易啊,看來這樹都種了不少年了。”隨即,便見高軍打開評嚐了起來:“嗯,這味道是挺棒的,比起一般水果攤上買的可要好多了,真是原汁原味純天然的很。”

“那當然嘍,它是生長在怒江大峽穀碧羅雪山上的水果,是不同於其它環境中生長的果木。”

不一會,評嚐好了橙子的高軍便捧出了一本聞名於世的《李嘉誠全傳》書藉看了起來。

“怎麼,高軍,你想從華人首富那裏學到點創業經驗嗎?”陶誌剛瞅起高軍手上的書籍感到新奇地問道。

“唉,可讓你說對了。眼下我們已離開部隊,就要回到地方麵臨到要走上創業的道路,為了能盡快地轉換思想觀念,跟上改革形勢發展,以適應地方經濟建設需要,我想我們還得要抓緊時間充下電才是啊。”

“是啊,不然就要落伍被時代所淘汰了。看來你眼光是要比我們開闊些啊,這人還沒到家,就開始在研究起創業思路來了。”

“不過通過看了《李嘉誠全傳》的確是受益非淺啊。李嘉誠從身無分文的青年到如何賺得第一桶金;從出身寒微到如何征服名門小姐的芳心;再到如何從小老板變為塑膠花大王;再到如何把握地產市道良機;再到如何兵不血刃以7億搏60億;再到如何連續多年穩跨全球華人首富寶座。

變成最後掌控著香港的經濟,一年財富激增6成;他同時經營著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享有著頂級地產商和零售商的美譽擁有最大移動手機運營商的頭銜;被美國《商業周刊》譽為‘全球最佳企業家’;還有他統領的‘和黃’集團也被美國《財富》雜誌封為‘全球最賺錢公司’;惟有他能夠在他的領域中頻繁地被世界所感知,進而影響全球這一行業的未來、、、、、、”隻見高軍興奮地一連串地道出《李嘉誠全傳》書中對於李嘉誠的高度評價:“記得他有句名致理名言說的是:‘理想的路總是為有信心的人預備著。’的。”

“他不愧為世界上的創業奇才!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榜樣。”聽完這段精彩評論的陶誌剛也無不深受感染和啟發:“聯係到我們由保衛祖國疆場下來,接著就要投入到全民現代化建設當中,若不多學習點別人的創業經驗和多設想點自己前進道路上的困難,那今後就會要多走彎路,甚至遭受碰壁。”

“不錯,就是考慮到今後創業要少走彎路和避免遭受碰壁,我才專門挑選上了《李嘉誠全傳》這本有關創業的經典之作來加緊學習的,並且我也受到啟蒙地想好了初步打算。”

“想好了什麼樣的初步打算呀?快說出來也讓我聽聽。”

“嗯,好吧,我打算回到地方後先不參預工作分配,暫且辦理個停薪保職手續,然後就去‘下海’,爭取闖出一條自我理想的創業道路。”

“‘下海’?”

“對啊,‘下海’!

當下不正時興這個嗎。這樣即能替國家減輕負擔,又能為個人爭取實現起理想抱負,一舉兩得豈不是很好嗎。”

“咳!高軍,不愧為是上過了戰場的人啊,真是有見解、有魄力!”

“這有什麼啊,我想部隊轉業回到地方,選擇‘下海’創業的也不隻是我一個吧。”

隻見陶誌剛和高軍談的是津津樂道,格外投機,不愧為是一場生死患難,情同手足的親密戰友。

隨著兩人安靜了下來,高軍又重新捧起了《李嘉誠全傳》投入地看了起來;陶誌剛則還是深邃地凝視起窗外閃過的一道道風景,仍繼續地陷入到了當年參軍到上海被分配到橫沙島開始投入緊張熱烈的新兵連生活的一段片段回憶中、、、、、、

一四一、

對分兵來到橫沙島守備五團的陶誌剛、郭雲龍、潘躍等新兵而言,從被拉到步兵連一連起,就算是正式拉開了一場緊張熱烈的新兵連生活序幕了。

投入步兵連一連的新兵們,沒過幾天就在橫沙五團領導安排下,來到一營營部農場集中召開起了一場五百多名新兵盛況的“熱烈歡迎新兵入伍誓師大會”。

會上,經過推舉的陶誌剛胸佩紅花,精神煥發走到台上麥克風前代表起新兵們作了“表決心”發言;接著,又由老兵代表島上連隊指戰員向新兵作了歡迎致辭發言;最後再由團首長代表五團組織領導向新兵們提出了殷切期望。

會後,遵照團裏布置,新兵連又組織起新兵們開展起了有關的愛國主義教育,帶領起他們參觀熟悉起了島上配備起的各種海岸火炮和軍用武器裝備,從而使得新兵們大大提高了思想覺悟,增長了軍事知識,開闊了當兵視野。

隨後,在接下來的軍訓日子裏,新兵們在老兵教官們的帶領下,正式走上操練場地,展開起了一係列軍事基礎訓練科目。按部隊要求,他們從隊列基礎動作訓練和整理內務衛生開始一點點做起,不畏辛勞,拋灑汗水,勤學苦練,努力培養出整齊化一、雷厲風行的軍容風貌。

然而,新兵連的生活卻是刻板單調的,在持續了有一個月天數的集訓中,除了白晝訓練,就是晚上學習,緊張快幹、雷厲風行的軍事化行動貫穿了整個新兵連生活,讓新兵們感到幾乎是沒有閑餘空隙時間,從而也使得新兵們有的感到沉悶壓抑快要透不過氣來,有的感到疲憊不堪,跟快要散了架似的、、、、、、

一四二、

針對以上新兵連續投入訓練和開展學習感到幾乎是沒有閑餘空隙時間和感到沉悶壓抑得快要透不過氣來的情況,看在眼裏的新兵連領導對新兵連生活也及時作起了放鬆調節,給訓練疲勞的新兵們擠出點休息時間地做出放假一天的決定。

一蓬放假,新兵們就象是要被放飛的小鳥,頓時感到歡呼雀躍起來、、、、、、除了極少數的病號和攤到站崗值勤的走不開的,大部分新兵此時都不顧連續訓練的疲勞和對來橫沙島上仍抱有怨氣的新兵們都還是紛紛請假地上到了街上。

陶誌剛和大個子郭雲龍、小胖墩潘躍等幾位新兵同鄉也不例外地請假來到橫沙島上的唯一小鎮“新民鎮”上。他們首先去了照相館取出剛來島時拍好的新兵入伍照片,一邊欣賞著、一邊又尋到了郵局,將照片連同寫好的家信一道塞進了信筒,尤其是陶誌剛實現了在參軍入伍前曾答應過家鄉戀人姚翠萍,一到部隊上便就會寫信給她的願望,終於了卻了自己緊要的一樁心事。接著,他們來到小鎮上的一段繁華街道,又一邊購物地一邊逛起街來、、、、、、

他們痛快地玩了大半天,中午還美美地吃了頓飯,直到太陽快要西沉了,才猶興未盡地乘車返回到了新兵連隊駐地。

一四三、

為了能讓新兵們得到更多的鍛煉,新兵連隊在結束了一段軍事基礎強化訓練後,緊接地,又安排起新兵投入到了軍墾農場的勞動鍛練熱潮中、、、、、、

“同誌們,這次來到農場開展一場勞動生產鍛練,主要是為了要達到樹立勞動觀念,磨練思想毅誌,培養起當兵的綜合能力目的,也是進一步提高增強起我們身體素質的好機會。希望大家在勞動活動中,要能掀起一個‘比學趕幫超’的熱潮,為努力園滿實現起完成上級所賦予我們新兵連任務而大幹一場。為此,新兵連裏也提出了,對其中能超額完成任務表現突出者,我們將會上報到團機關黨委,給予嘉獎。”勞動開始前,帶兵的萬教導員還是覺得有必要地作上了一番簡短動員。

“這次,團裏分配給我們新兵連的勞動任務主要是為農場麥田起溝排水,其田畝多、任務重,還要爭取在一個星期內完成。因此,希望大家對此要能引起足夠重視,做到即要能不怕出大力、流大汗地甩開膀子大幹,還要能爭取保質保量地提前完成全額生產任務。”緊接著,新兵連裏的管營長也及時地宣布起了團裏下達的勞動生產任務:“好,下麵大家開始開始加油幹吧”

隨後,新兵們領到放發的勞動工具,紛紛下到田間地頭,爭先恐後地幹了起來、、、、、、

由於橫沙島上大部分良田土地都是係圍墾改造過來的,加之

海島所處地理環境位置與內陸地區存在差異,導致生產作業方式和使用勞動工具也有所不同,以致讓大多數來參與勞動鍛練的新兵都感到了極不適應。

為了響應起新兵連領導號召,爭取園滿超額完成農場生產任務,多數新兵都是憑著豪情萬丈和“初出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冒著嚴寒,不畏艱難,爭先恐後地拚命大幹了起來、、、、、、中途,有的手上磨起了水泡、血泡就堅持頑強地忍著,身上汗濕了衣賞就幹脆脫掉赤膊上陣,渴了就喝上點自帶的壺水,餓了就啃上兩口分發的冷饃、、、、、、

和大家一樣,陶誌剛也操起一把足有一尺多長的笨重的挖鍬,開始吃力地朝地下深處地挖去、、、、、、由於起溝標準寬度僅限為5公分左右,而深度卻要達到15公分朝上,這讓對油菜起溝感到生蔬的陶誌剛感到了很是別扭,為了不落後別人,爭取提前超額完成任務,他毫不示弱地鼓起勇氣,使出渾身力氣、克服困難地采用起以小腹抵住鍬柄,用大腿擔著鍬杆別起泥土,硬是憑著一股韌勁地地挖出了數條深溝,領先在了別人前麵。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連續大幹,和新兵們保持發揚起“不休息,連續打幾仗”的作風,最終實現園滿超額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指標任務。其中,陶誌剛也以量多質優、進度快取得了新兵連裏的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