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倒胡床
“南方有嘉木”,則茶屬木;宋人稱茶為“草大蟲”,則茶屬草。唐杜牧《題茶山》詩有句:“茶稱瑞草魁”,後世也稱茶為“瑞草”。據宋楊萬裏《誠齋詩話》:有一次,蘇東坡(圖112)參與宴會,聽到歌伎演唱黃庭堅的茶詞《好事近》,最後兩句為:“唯有建溪草,解留連佳客。”蘇東坡假裝聽不懂歌詞,生氣道:“怎麼,留我們吃草?”引得客人們靠到蘇東坡所坐的胡床上大笑,以致擠倒有胡床,蘇東坡跌落在地。
所謂“胡床”,就是椅子。早期是從少數民族的坐具中傳進來的,故有“胡”字。“胡床”可以折疊,也稱交床”,後演變為四足固定的椅子。可能北宋時椅子還不牢固,多人椅背,就會擠倒。
茶嬌
中國的姓氏,千奇百怪。水是姓,茶也是姓。《潛夫論》:“茶氏,殷舊姓。”《路史》:“子姓有茶氏。”《宋史》:“三佛齊國有茶姓。”據《過庭錄》:宋劉貢父知長安,妓有茶嬌者,既美,又有才。貢父惑之,事傳一時。劉貢父被召回京都汴京,茶嬌遠送,夜宴痛飲,有離別詩:“畫堂銀燭徹宵明,白玉佳人唱《渭城》。唱盡一杯須起舞,關河風月不勝情。”
到了汴京,歐陽修出城遠迎劉貢父。貢父病酒來起,歐陽修問故,貢父道:“自長安路中親識送行留飲,致頗為病酒。”歐陽修笑道:“貢父!非獨酒能病人,茶也能病人矣!”這個”“茶”,表麵指茶水,實則指妓女茶嬌!
大約劉貢父頗好嫖妓,又患性病梅毒,連鼻並沒有也爛掉。據《畫墁錄》、《後山叢談》、《澠水燕談錄》等書記載:“世以癩疾鼻陷為死證(症),劉貢父晚有此疾。”劉貢父多才滑稽,好戲異人,蘇東坡等,每與互相取笑。如蘇東坡曾造笑話:顏淵、子路外出,看到孔子迎麵而來,急忙躲避。子路矯捷,爬到樹上去;顏淵迂緩,躲進一個石經幢。市人因經幢曾經賢人躲過,就共稱之這“避孔塔”(諧音為“鼻孔塌”)。
采茶舞
據《嶺南雜記》:潮州燈節,飾姣童為采茶女,每隊十二人或八人,手挈花藍,迭進而歌,俯仰仰揚,備極妖妍。又以稍長者二人為隊首,擎彩燈,綴以扶桑、茉莉諸花。采女進退作止,皆視以首。至各衙門或巨室唱歌,酬以銀錢、酒歌。自正月十三夜開始,至十八夜而止。所唱歌詞,頗有《前溪》、《子夜》之遺風。
解放初,杭州周大風創編歌舞《采茶撲蝶》、頗受歡迎,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觀看後大加讚賞。
查抄
由於電視連續集《鐵嘴銅牙紀曉嵐》的深入人心。紀曉嵐與和珅鬥法,成為人所共知的故事。但電視劇是“戲說”,內容大都子虛烏有。唯有一件真事,反為連續集所末及。據《清代野史》所輯《名人選事》:盧見曾(雅雨),康熙時進士,乾隆時任兩淮鹽運使,愛才好客,四方名士鹹集,極一時之盛。招待、贈送、開支過大、致方損公款。事發,查抄家產,竟發現家財已經轉移,顯屬有人預先泄漏風聲。旋被和珅探知,泄密的是紀曉嵐。。乾隆皇帝親召紀曉嵐,責其漏言。紀曉嵐力辨未曾漏過一個字。皇帝道:“人證確鑿,無庸掩飾。騰正要問你,未漏一字,而又用何法泄漏機密?”紀曉嵐隻好實話實說。原來,他同盧見曾是兒女親戚,聽到查抄風聲後,派一親信趕去見盧見曾,沒有寫信,沒有傳話,隻把少量茶葉放在一隻空信封裏,外麵用漿糊加鹽封固,內外未寫一字。盧見曾見信後參詳道:“此蓋隱‘鹽案虧空查抄’六字也。”急將財物轉移他處。
紀曉嵐說明情況後叩頭道:“皇上嚴於執法,合乎天理之大公;臣惓惓私情,猶蹈人倫之陋習。”皇帝認為他言辭得體,為之一笑。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即予撤職,謫戍新疆烏魯木齊。後賜還,任翰林院編修,進侍讀。及四庫全書館開,使任總篡。
茶丐賣半壺
據《綺情樓雜記》:福建有一富翁,甚好茶。一日,有一乞丐至門請求富翁:“聞翁家煎茶甚精,能賜一杯否?”富翁笑道:“乞丐也解品茶?”乞丐道:“我原來家也富有
,以嗜茶破家。”富翁遂斟茶與之,丐飲後說道:“茶味固佳,可惜不夠醇厚,是用新壺煎茶的緣故。我有一壺,往年常用,至今帶在身邊,雖凍餓不舍。”翁取壺觀之,果然精絕,銅色黝然,啟蓋嗅之,香味清冽。翁借以煮茶,茶味清醇,迥異於常,即欲購取,丐道:“此壺實值三千金,可售一半與你,用以安頓家小;其餘一半,容我時至翁家,啜茗清談,共享此壺,翁意如何;”富翁欣然許諾,以一千五百金與丐。後丐每至翁家,品茶清談,若故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