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3月16日出生至今2023年6月,經過了漫長的69年滄桑歲月。這對個人而言,已經是不短的歲月了。回顧這69年來的風風雨雨,雖然屬於基本成功的人生,但遠沒有實現我所追求的夢想。社會穩定,人人平等,家庭幸福,極大地地發揮個人才能,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才是我追求的夢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在一個自己完全沒有把握的領域苦苦掙紮,仕途坎坷,激烈的官場競爭中敗下陣來。回顧我的性格、能力和處事方式,根本不適合那種見風使舵、左右逢源的官場,一句話,我不是當官的料,隻不過社會環境推上了一個飄忽不定的處級領導崗位。
但是,有部分長項還是或多或少發揮了出來,一是幹什麼事情喜歡動腦子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有自己的主見。二是一生記錄所見所聞,總結經驗教訓,時常告誡自己,力爭做到黑白分明,是非清楚。三是尊重社會及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探討個人喜歡的未知領域,充分利用文字表達想說的話。
事實證明,我應該成為一名學者,從崗位上退下來後,更加體會到了這點。在軍隊期間,根據上級安排,撰寫過兵要地誌和民兵發展史,以及向報刊投稿,轉業後編纂學生手冊。這些對提高文字編輯和數據核準能力,考驗一個人的耐心與毅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它所表達的並不是個人思想,因而無法全麵透視一個人的個性與才華。
2015年11月,13萬字的《雪域勁旅·唐代吐蕃軍事史研究》出版,2021年11月,25萬字的《唐代吐蕃軍事史研究》出版。這兩部學術著作的成功出版,進一步見證了我個人適合做學者,而不適合當官。當然,我不是全麵否定醜化官員,任何一個朝代或者國家,都離不開自己的官員,除極少數外,他們都是一些有抱負的社會精英所組成。做學問也並非那麼簡單,“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寫這兩本書,先後經過了二十年的跨度,耗費精力以及對其他事物的影響,不少人是有切身體會的。盡管如此,我依然樂此不疲,甘之如飴。我還有不少資料儲備,假如時間和身體條件允許,再出一部作品是有可能的。
這部十幾萬字的《辛加追夢路》,記錄和評述了我三歲開始到今天的人生五味經曆:一篇反應歡快與煩悶、夢想與挫折並存的幾段精彩故事。讀來引人入勝,感慨萬千。同時提醒後輩,追夢路上找準自己專長,發揮個人最大優勢至關重要。當然,這絕不意味著脫離特定的社會環境去追求個人價值,脫離最基本的生存空間去尋求不切實際的幻想。這篇稿件的整理成書,最大的亮點是所述事件的真實性和時限的準確性,它不僅僅敘述了我個人的經曆,其中可以窺見當時國內外風雲變幻的社會背景,有關縣誌編寫小組還可以檢索到珍貴的第一手史料。
這歸功於我平時的積累,僅僅紙質工作筆記本和生活日記本,先後保存有九十一本。幸運的是還完整保存了我參軍那一年的筆記本,已經過了五十三年,堪稱珍藏版,還有其他資料和電腦手機存貯的幾十萬字資料。
假如身體狀況允許,計劃完成一部30萬字的曆史小說《千年雪山》,但不確定,因為老伴激勵反對,自己也時不時犯頸椎病。